logo

发布时间:2021-07-29 14:20:45

tu

返回首页

发布时间:2021-07-29 14:20:07
这是描述信息
搜索
搜索

联系我们

发布时间:2021-07-30 16:46:49

tu

这是描述信息

招才引智

>
人才风采

人才风采

  • 分类:招才引智
  • 发布时间:2019-05-25 00:00:00
  • 访问量:0
概要:
概要:
详情

 

温诗铸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名誉主任、清华天津装备院顾问

1932年出生于江西省丰城市,195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制造系,获优秀毕业生金质奖章。1979年曾在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进修及工作。

       历任清华大学机械设计教研室主任,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副理事长、名誉理事长;《机械工程学报》、《摩擦学学报》、《Tribology International 》、《Tribotest》等学术期刊编委,主持召开第一届亚洲摩擦学国际会议。长期从事弹流润滑和薄膜润滑理论、摩擦磨损机理与控制、纳米摩擦学以及微机械设计等研究,出版著作《摩擦学原理》、《弹性流体动力润滑》、《耐磨损设计》、《纳米摩擦学》4部,发表论文260余篇,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励以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共15项。


       

雒建斌

 

    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摩擦学专家、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清华天津装备院名誉院长兼首席科学家

       1982年7月毕业于东北大学金属压力加工专业,1982年7月-1985年8月在西安电缆厂工作,任技术员、助理工程师;1985年9月-1988年4月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压力加工专业读硕士研究生,并获北京科技大学硕士学位;1988年4月-1991年8月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工作,任讲师;1994年4月在清华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毕业、获博士学位,并留校工作。1999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02年被聘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雒建斌院士现任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主任;兼任国际摩擦学理事会副主席、国际机构学与机器科学联合会摩擦学技术委员会主席;曾担任两届973项目首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负责人,摩擦学分会主任委员。先后担任7个国内外学术刊物的主编、副主编或编委。

       长期从事纳米摩擦学和纳米制造研究。曾获国家发明三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部级科技奖7项;2013年获美国STLE国际奖;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特邀报告20余次,其中Plenary和Keynote报告13次。出版英文专著1部,参编英文专著1部,翻译英文专著1部;发表和合作发表论文250余篇,SCI收录150余篇,他引2000余次;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件。

 

翟婉明

 

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西南交通大学教授

 1985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机械系,1992年获博士学位。1994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5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998.07~09受邀到丹麦技术大学(DTU)讲学,1999年受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西南交通大学首席教授、校学术委员会主席,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成都市科协主席,国际轨道交通学报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il Transportation(英国)主编。

       长期从事轨道交通工程动力学研究,开拓了铁路大系统动力学研究领域。针对中国铁路大发展中轮轨系统动态安全设计的重大需求,在经典的车辆动力学和轨道动力学基础上,创建了机车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体系,建立了车辆-轨道统一模型,在国际上被称为“翟-孙模型”或“翟模型”得到广泛采用;构造了适合于大系统动力分析的快速显式数值积分方法,在国际上被称为“翟方法”;提出了机车车辆与线路动力性能最佳匹配设计原理及方法,主持开发了与之配套的仿真设计平台与现场测试系统;主持研究建立了列车-轨道-桥梁动力相互作用理论,开发了高速列车过桥动态模拟与安全评估系统。以上理论、方法与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我国铁路提速、重载运输及高速铁路工程领域,解决一系列工程技术难题,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均为第一完成人),其中一项成果入选2005年度“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个人曾获得中国青年科学家奖、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创新奖、长江学者成就奖一等奖(全国工程科学首位)、以及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汪家道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长聘教授/博导、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系主任、清华大学机械学院副院长、清华天津装备院院长

       1996.9-1999.7,清华大学精仪系,博士;1994.9-1996.7,清华大学精仪系,硕士;1990.9-1994.7,安徽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系,学士。1999.9- 至今,清华大学精仪系教师。曾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油液监测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第八届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从事界面效应与控制领域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8项。 获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2010年1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最佳论文(2009年);国际学术论文奖(The 2008 PE Publishing Award);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结题项目(2010年);指导的1名硕士论文获清华大学优秀硕士论文奖(2010年)等。

 

周明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长聘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1999/12-2006/07,江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副教授;2004/12-2005/02 美国Columbia University,访问学者;2005/02-2006/12 美国Harvard University,访问学者;2006/09-2010/12,江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2011/09-2013/12 美国Purdue University访问教授;2011/01至今,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长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从事以超快激光加工、瞬态光谱探测、太赫兹等技术融合的功能低维材料制备、复杂超构表面先进制造装备,以及面向高端装备的动态润滑磨损智能检测仪器研究。研究工作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4项,其中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江苏省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研究成果在高影响力国际著名期刊,如《Nature Communications》、《Langmuir》、《Soft Matter》、《Nano》、《Applied Physics A》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SCI他引1700余次,授权中国国家发明专利25项。其它学术荣誉包括: 清华大学百人计划学者(2010年)、中国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8年)、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各1项(2009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7年)、  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2007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006年)和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2005年)。

 

张晨辉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长聘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副系主任

   毕业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 2002.2-2003.8,任职于香港城市大学制造工程与工程管理学系先进涂层与应用实验室研究助理;2004.3-2006.12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助理研究员;2007.1-2012.12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2013年1月至今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曾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磨损与表面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从事纳米涂层技术及应用、水基润滑理论及超滑现象及机理等领域研究;先后承担过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课题、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际合作项目等多项科研任务。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水合作用的超滑现象及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超滑规律和机理研究”、国家纳米重大研究计划“纳米尺度下液态超润滑机理与实验研究”等项目。

       201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资助;2012年获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资助;《摩擦过程中微粒的行为、作用机制与控制》,高等学校自然科学1等奖(2010年);《超精表面抛光、改性和测试技术及其应用研究》,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8年);《计算机硬盘磁头、磁盘表面抛光与改性研究》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05年);《纳米级薄膜润滑理论和实验研究》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00年)。 

 

何永勇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清华天津装备院常务副院长

       毕业于东南大学精密仪器系, 1997.4 -1999.12,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讲师;1999.12至今,清华大学精仪系副研究员。曾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振动工程协会故障诊断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微纳制造摩擦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ISR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国际刊物编委等。

       从事机械故障诊断、无损检测、摩擦磨损、表面平坦化技术与整备领域研究。2011年获教育部高等学校自然科学一等奖一项;2007年获得国家教育部留学基金委资助;2006年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3年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2003年获香港香港Croucher基金会访问研究基金。

先后主持和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国家航天“863”项目、国家科技部“973”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和多项企业合作项目。已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0篇, EI收录50余篇,论文SCI引用200余次,中国引文数据库引用500余次;获授权专利20余项。

陈恳

 

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分别于1984和1987年在浙江大学获硕士和博士学位;1991-1995在美国伊利若宜斯大学和普度大学任客座教授和博士后研究员;

       自1988年以来作为课题负责人和主要承担者已完成与机器人及制造自动化相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七五重点攻关、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国家863、 NSF和NASA(美国)、大型企业科研攻关等课题共23项,其中:结题19项,在研4项,有4项通过部级鉴定,3项通过863专家组评审,获专利2项。

 

 

 

封全保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清华天津装备院轮轨关系与维护研究中心副主任

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内燃机车专业。2003年获西南交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硕士学位,2008年获北京交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博士学位。

       1986年参加工作,历任中车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产品开发部副部长、技术中心副主任、副总工程师, 2011年11月调入中车北京二七机车有限公司,历任 总经理助理、副总工程师、工程机械研发中心主任、科管中心主任。2016.05—至今,中车北京二七机车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2016.05—至今,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轮轨关系与维护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国铁道学会动强学组副组长;茅以升科学技术奖-铁道工程师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首席专家;山西省科技奉献个人一等奖;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十五”科技贡献奖;西南交通大学兼职教授;华东交通大学客座教授。

       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项,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北车集团科技成果特等奖2项,北车集团科技成果一等奖2项,北车集团科技成果二等奖5项。


 

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1-07-29 15:04:24

tu

版权所有

发布时间:2021-07-29 15:03:09

Copyright © 2016. TIANJIN RESEARCH INSTITUTE FOR ADVANCED EQUIPM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津公网安备 12011002022002号    津ICP备17005411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天津    

首页友情链接

发布时间:2021-07-29 15:03:56

tu

友情链接

发布时间:2019-06-18 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