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研究所
-
机器人与自动化装备工程研究所
-
润滑技术研究所
-
润滑与摩擦检测中心
-
表面工程研究所
-
表界面微纳技术研究所
-
先进能源装备技术研究所
-
激光工程研究所
-
增材制造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重型装备技术研究所
-
刀具&轴承电磁强化技术研究所
-
智能安防技术与装备研究所
-
智慧医疗与医药装备研究所
-
测试装备与技术研究所
-
生物医药与装备研究所
-
轮轨关系与维护研究中心
-
工业自动化装备与技术研究所
-
先进汽车缓速器研究所
-
飞行控制研究所
-
工业4.0研究所
-
动力传动应用技术研究所
-
光电技术研究所
-
嵌入式系统及物联网研究所
-
复合制造与智能识别研究所
-
高性能钛合金材料制备研究所
-
智能材料与系统研究所
-
数字化智能装备研究所
-
应用生物技术与装备研究所
-
智能绿创装备研究中心
-
智能位移传感器系统研究中心
-
-
研究室
-
联合研究中心
联系我们

科研机构
-
机器人与自动化装备工程研究所
2018-07-05
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机器人与自动化装备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机器人所")于2015年2月1日正式成立,是清华大学陈恳教授优秀团队在天津高端院的智能机器人与自动化装备成果与技术转化及产业孵化基地。陈恳教授带领的团队由清华大学研究室和高端院工程研究所两大部分组成,长期从事智能机器人与自动化装备的研究和开发,在航空特种机器人及其自动化制造装备研发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团队以国家和社会的智能机器人技术与自动化装备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研究成果转化、工程技术开发和产业化推进,促进我国先进机器人与自动化装备的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机器人所现有核心骨干员工20人,其中教授和研究员2人,高级工程师2人,助理研究员和工程师13余人,其中3人具有工学博士学位,大部分团队成员具有硕士学位。在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的平台上,机器人所现成为一个集开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创新型智能机器人与自动化装备技术工程中心。目前已经孵化出清研华宇智能机器人天津有限责任公司、清研同创机器人(天津)有限公司及清研华翊(天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进入一些具有优势的重点细分领域。 机器人研究所领导队伍 研究所主要优势领域包括: ■特殊领域定制机器人喷涂系统 进气道喷涂系统 超长14自由度多冗余度机器人,长悬臂振动抑制技术,冗余协调控制,复杂封闭空间曲面轨迹与避障规划。 整机喷涂项目 大型9自由度多机器人,复杂喷涂曲面划分与站位优化,复杂结曲面规划,多机器人协调控制、特殊喷涂工艺、实时变速喷涂控制。 以自主研发的六轴、七轴关节臂为核心的整机喷涂系统。通过转台实现飞行器位姿调整,双多自由度机械臂协同作业,可同时完成飞行器外表面与进气道内表面喷涂。 高铁喷腻子项目 此套系统基于机器视觉的机器人自动腻子喷涂实验平台由地轨平台、机器视觉系统、腻子喷涂系统和控制系统组成。能够实现对轨道车辆表面的三维重建,并检测其表面凹陷等缺陷。 军工装备喷涂打磨生产线 主要对产品外表面的自动喷涂,是遮蔽清洗、漆面打磨、底/面漆及标识喷涂、烘干、固化拆遮蔽等作业为一体的生产线方案。生产线包括机器人打磨系统、自动喷涂系统、输橇链系统、电气系统和中控系统等组成。 七轴、六轴喷涂机器人产品 模块化设计,可根据工作需要,自由组装成多自由度的长臂结构;电机、传感器与线缆均位于结构内部;径向尺寸小,适宜于狭窄空间内作业。具备完整的自主研发控制系统。 ■开发、定制的自动化装配系统及技术服务 翼身对合装配系统 基于轴孔力位混合柔顺装配控制,实现飞行器大部件的轴孔自动化精密对合;基于激光跟踪仪导引的全过程自动化装配。 垂尾对合装配系统 基于图像识别和在线实时反馈,实现飞行器大部件多孔位自动化精密对合;基于"机器人+激光跟踪仪+图像识别"分段式导引的全过程自动化装配。 飞机机身数字化装配项目 本系统由机器人化、数字化集成装配系统、移动定位机器人装配平台、双龙门多机器人单元自动制孔机床等多子系统构成。应用了自主产权的大范围复杂空间多测点测量方法;复杂数字化装配系统制孔加工作业策略;控制集成、复杂数字化装配车间生产调度优化管理理念;叠层钻削制孔工艺研究成果;刀具寿命管理,装配误差在线检测与精度评估等质量评估体系等众多先进成果。 自动钻孔作业头系统 自动完成对测试工件的压紧和钻削,并可实现对压紧力、切削用量和锪窝深度的控制,并集成有微量润滑、刀具状态监测、吸尘收屑、视频记录等辅助功能。可用于复合材料/钛合金、复合材料/铝合金等叠层材料的钻削机理及工艺优化研究。 军工装配生产线 整条装配生产线由自动称放FSY系统、自动紧口系统、YX自动拧紧系统和传输系统等4个分系统依次先后串联构成,在每两个相邻分系统之间通过中转平台进行衔接。 起落架装配与检测系统 是一种一体化起落架装配与检测平台。采用了多模块组合式结构,可实现起落架的自动化装配与质量检测,具备对装配与质量检测数据的集成管理与分析能力。 车床自动上下料项目 此项目有多个子系统。包括车床自动化上下料系统、冲床自动化上下料系统、滚丝自动化上下料系统、轴杆自动化检测系统等4套分系统。 ■特种领域复合材料加工及技术服务 某飞机研发中心复材修边系统 本套技术方案包含两个分系统,分别为机器人切割制孔系统和复合材料柔性工装系统。其中机器人切割制孔系统用于实现曲面碳纤维复合材料壁板零件的切削、制孔功能,复合材料柔性工装系统用于实现适应不同大小和曲率壁板的装夹定位功能。 复材柔性支撑装备 此套柔性工装选配集成驱动伺服电机,采用分组串联总线控制方式,相比传统分体式电机,此配置方案可大幅简化系统线缆及其拓扑结构,还有助于系统TMC电磁兼容性能的改善,运控设备运行的稳定性也将因此而提高。 产业化进程: 机器人所现已开发出模块化多自由度长臂喷涂机械手、基于双足行走机器人教育平台、智能服务机器人和3C协作机器人等新产品样机,以国家和社会的智能机器人技术与自动化装备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研究成果转化、工程技术开发和产业化推进,促进我国先进机器人与自动化装备的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目前已经孵化出清研华宇智能机器人天津有限责任公司、清研同创机器人(天津)有限公司。机器人所最终将建设成为集开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创新型智能机器人与自动化装备技术工程研发中心。 机器人作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的基础设备之一,是我国"十三五"发展规划中高端制造装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机器人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将是中国高端装备发展历史上的一次重大机遇,加速以智能机器人为主体的中国机器人技术与产业的发展进程是中国新时期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客观要求。我们期待着与您携手,共同为我国智能机器人与自动化装备技术的发展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联系方式 地址:东丽区华明高新区弘顺道东段科创慧谷园区4号楼 邮编:300300 联系人:兰波 固定电话:022-84819418 移动电话:18522169653 邮箱:lanbo@tsinghua-tj.org 传真:022-84819410 查看详细
-
润滑技术研究所
2018-07-03
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润滑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润滑所")是依托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以环保型高端金属加工润滑油/液研发及其产业化为主要目标之一的研究开发机构。 润滑所以雒建斌院士为领头人,研究团队由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两大部分组成,长期从事纳米摩擦学、水基润滑、超滑等理论研究和超精密表面加工的应用技术开发,并以水基金属加工液和润滑油及核心添加剂研发及应用推广为主要目标之一。润滑所团队十余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硕士及以上学历占70%强,已申请发明专利十余项,公开7项。 核心技术 1)具有优异润滑性能的人体友好型环保水基切削液配方与应用技术; 2)"以菌抑菌"的水基切削液腐败控制技术; 3)新能源汽车配套用润滑油及添加剂调配及应用技术; 4)油溶性非硫磷有机钼抗磨添加剂合成与调配技术; 5)冷轧硅钢薄板润滑技术及冷轧液的现场应用技术。 清华切削液在工厂的使用情况 非硫磷有机钼在油品中的减磨效果及其作用机理探讨 合作企业示例 产业化进程与国内多个大型制造企业形成水基切削液的产-研-用合作,使用企业对清华切削液评价优异;环保抑菌型植物油基钛合金加工液在航天精工进行单机厂试,现场反馈对皮肤温和,润滑性好、护刀,目前持续使用中;针对乳化体系开发的切削液腐败生物控制技术在厂试平台进行机台测试,结果表明:杀菌剂大幅减量的情况下,切削液生物稳定性良好,寿命周期内不易腐败;与中航工业、徐工集团等国内代表性机械制造企业保持密切的沟通与合作,创造性的解决高精密机械加工过程中的使用难题,为中国制造2025提供助力。 高效长效、环境友好的水基全合成金属加工液(含核心功能添加剂)及适合苛刻环境下使用的润滑油功能添加剂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还处于攻关阶段,这方面的突破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 设备保障 联系方式 地址:天津市东丽区华明高新区弘顺道东段科创慧谷园区4号楼 邮编:3000161联系电话:022-84819483 邮箱:zhouy@tsinghua-tj.org 传真:022-84819487 查看详细
-
润滑与摩擦检测中心
2018-07-02
润滑与摩擦检测中心是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与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的第三方实验室,是提供检验检测、专业化评价服务的公共技术平台。 检测中心以服务全社会、促进制造与装备的节能运维与降耗为目标组建了一支专业的检测分析团队,长期从事摩擦磨损机理、润滑状态监测技术与润滑管理体系的开发,是提供检验检测、专业化评价服务的公共技术平台。 业务范围 核心技术 1、智能润滑系统 2、特种高端润滑脂的测评 3、金属与非金属材料的磨损与失效分析 失效分析:断口形貌、力学性能、微区成分分析等 产业转变 检测中心与国内外多家知名企业建立联合机构,就检验认证、智能润滑、装备智能运维等领域紧密合作,实现了产学研相结合的成果开发与转化;同时为中石油、国家电网、ExxonMobil、GE、KONE、三菱等企业提供了专业的技术服务和解决方案。 在高端院的平台上,组建了"天津市装备制造减摩降耗工程技术中心"。 仪器设备介绍 联系方式 地址:东丽区华明高新区弘顺道东段科创慧谷园区4号楼 邮编:300300 联系人:马庆超 固定电话:022-84819355 邮箱:maqc@tsinghua-tj.org 传真:022-84819350 查看详细
-
表面工程研究所
2018-07-01
表面工程研究所是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下属的一个研究机构,主要从事表面处理工艺、材料、设备的研发与生产等。 研究所现有教授1名,博士后3名,博士研究生7名,工程师2名。其中,邵天敏教授(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为所长。先后承担一批重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04专项)、国际合作及企业合作项目等。近年来发表论文100余篇(SCI收录50余篇次),国际会议邀请报告11次,获授权发明专利14项;研制多台套摩擦磨损和表面技术装备;开发的若干表面工程产品获得应用。 业务范围 1.表面薄膜/涂层技术 2.表面图形化(织构)技术 3.表面工程装备 产品示例 研究所将成为引领中国表面工程技术发展的研究机构之一,从事表面工程领域的技术研究、产品开发与生产及性能与质量检测。 合作的企业包括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清能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通力电梯有限公司等。 联系方式 地址:东丽区华明高新区弘顺道东段科创慧谷园区4号楼 邮编:300300 联系人:商宏飞 固定电话:010-62799329 移动电话:15311483080 邮箱:shanghongfei@foxmail.com 传真:022-84819302 查看详细
-
表界面微纳技术研究所
2018-06-30
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表界面微纳技术研究所,依托于清华大学机械系和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数十年来科研成果的积累,在天津市政策扶持和清华大学技术支持下,实现自组装滤料涂层、自组装涂层油水分离、超疏水表面制备等技术的产业转化及应用,开展自组装技术的相关成果转化、科研产业化、技术支持和产品服务等工作,并建立相关产品公司化的运作模式。 表界面微纳技术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机械系汪家道教授及其团队,基于流固界面效应控制的基础理论研究,提出了界面效应减阻、胶体自组装、空蚀抑制、防污等新技术,授权发明专利15项,1项研究成果实现产业转化;1项成果被企业应用,成为其核心技术,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并已孵化出产品产业化公司天津清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已实现自组装涂层滤料产业化生产、销售及应用。 业务领域1.PTFE滤料涂层技术 PTFE纳米涂层代替基材与烟气接触,提升工业滤料过滤效率、抗氧化性、抗腐蚀性、强度、清灰能力及使用寿命。 PTFE自组装PPS滤袋表面 滤料涂层 2.油水分离薄膜技术原理:在滤料本身的微米结构表面构建纳米结构,形成超疏水超亲油,或者超亲水超疏油表面。应用:含油废水处理,漏油事件应急处理。 3.多功能滤料涂层技术 PTFE自组装涂层替代滤料基材与烟气接触,提高滤料的耐氧化性,耐酸碱性和清灰特性,从而提高产品使用寿命和范围。 4.工业废气、废水处理装备自组装除尘滤料→除尘设备→其他工业废气处理设备自组装油水分离滤料→含油废水处理设备→其他废水处理设备 布袋除尘SCR脱硝VOCs处理 废旧润滑剂再生处理装置轮胎子午线行业全球首台 5.甲醛净化技术纳米净醛粒子:沸石/改性催化剂颗粒核壳结构自组装原理:吸附--锁定--催化,彻底分解甲醛 6.燃气锅炉SCR低温脱硝技术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法,120℃进入氮氧化物反应温度窗口,160℃达到95%以上Nox转化率;对硫氧化物、铵盐不敏感,不易中毒;主要用于燃气锅炉、窑炉脱硝、玻璃窑脱硝、燃煤电厂低负荷脱硝、焦化行业脱硝。 衍生装备1.吸附/催化纳米颗粒自组装的甲醛净化材料家用、车用甲醛净化布除醛除味专用滤芯除醛除味变色球猫砂除味伴侣除醛除味净化器 2.分子自组装特效水处理药剂: 用于含重金属废水达标排放的重金属捕集剂、絮凝剂、COD去除剂 重金属捕集剂高效除镍凝剂氨氯去除剂高效除磷絮凝剂 产业化孵化企业:天津清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已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2015年7月,天津清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为自组装涂层滤料产业化而成立,并自主设计涂层生产线,构建了基础研发-小试-中试-产业化的一体化生产基地,现已全面投产。该自组装涂层滤袋项目已与中建材集团、阳煤集团、兰石集团等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产业化进程:紫外光催化氧化废气净化设备研发水基乳化液循环再生技术研究及装备开发基于沸石自组装无纺布的VOCs气体浓缩减量技术与装备开发 合作企事业:山东胜通兰石集团阳煤集团西部材料三联拓创北汽集团富诚汽车 民用产品:甲醛净化布除味变色球空气净化器自清洁喷剂猫砂除味伴侣 联系方式 地址:东丽区华明高新区低碳产业基地C1楼 邮编:300300 联系人:刘晓红 固定电话:022-84999163 移动电话:18643553027 邮箱:liuxh@tsinghua-tj.org 查看详细
-
先进能源装备技术研究所
2018-06-28
先进能源装备技术研究所是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下设的科研机构,成立于2015年5月15日。本研究所以核电站的设计、计算分析、软件服务和技术支持为主要研究方向,兼顾海上能源设备的研究开发。在目前我国核电产业大力发展的形势下,研究所集中精力做核电业,承接来自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的外包服务合同。 先进能源装备技术研究所研发团队实力雄厚,核电领域设计经验丰富。团队核心人员包括:清华大学教授/副教授4名,研究员级高工1名,厦门大学副教授1名,东北石油大学副教授2名,涵盖机械结构设计、力学、强度校核、流体流场分析、热工分析等设计领域。目前,研究所共有设计研发人员21人,80%以上具有国内重点高校硕士以上学历。 服务领域 研究所以核能设备为主要研究对象,面向核技术领域的研究院所、商业电站集团提供咨询和技术服务。 1.小型堆设计方面的技术咨询服务:针对小型核电装置,提供相关的设计方案、制造工艺、计算分析(核物理、热工、力学等方面)。 2.乏燃料地质贮存及中低放废物的贮存:本所通过学习国外先进经验,迅速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提出可工程实施的方案,为国家的乏燃料贮存提供实施方案。 3.数字核电站:数字化核电是一个拥有完整运行逻辑的3D虚拟数字化电站,可以用于验证电站设计,验证核电施工及调试过程等多项功能。 4.智能视觉大数据服务平台:目前已经在全球布局成功有千万级的视频采集终端,每年可以采集和存储6000万条视频到云端,应用于智能制造、智能家居、物联网、车联网、机器人、无人机直播等领域的各种智能设备。申请软件著作权13项。 发展前景 研究所承担了中广核的服务合同,为其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目前研究所已参与乏燃料地址贮存工作,国家在该领域投入资金达千亿量级。 研究所与中核集团合作,将在在建核电项目上开展三维数字核电工作。 研究所获得了法国达索公司的软件服务授权,可以针对该软件的应用,在中国和亚洲地区开展服务。核电领域的软件服务工作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已经注册成立天津奇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正在注册清研核能有限责任公司、清研智能视觉大数据有限责任公司。 联系方式 地址:东丽区华明高新区弘顺道东段科创慧谷园区4号楼 邮编:300300 联系人:邵荣 固定电话:022-24925358 移动电话:13642180885 邮箱:shaor@tsinghua-tj.org 传真:022-24925358 查看详细
-
激光工程研究所
2018-06-27
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激光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激光所")成立于2015年2月1日,清华大学激光技术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与技术的转化及产业孵化基地。 清华大学精仪系激光研究室和高端院激光所两大部分组成。团队长期从事激光及光电工程装备的研究和开发,在高功率激光及频率变换技术、激光工业装备研发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已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防重点预研、军口863和国防973等20余项科研项目。 研究所基于清华大学精仪系在激光技术及装备领域的学科和人才优势,建设工程技术创新和产业孵化平台,促进成果转化和专门人才培养,推进京津冀经济转型和高新产业发展;同时,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广领域、多层次的激光技术及非标装备的技术与解决方案,以及相关产品研发服务,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并最终将研究所建设成为集激光装备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创新型高技术工程研发中心和领先单位。 研究所主要工作 高重频大能量纳秒红外、绿光及紫外激光器 皮秒超快红外、绿光及紫外激光器 激光加工装备 业务范围 一、纳秒紫外激光器 1、10W级别355nm紫外激光器:具有优秀的光斑质量和优秀的"按需输出脉冲"特性,主要应用于陶瓷、蓝宝石、玻璃等硬脆材料的打标与切割。 2、30W级别355nm紫外激光器:解决了系统集成、复合导引效应基频光束质量控制、紫外输出光束质量控制等关键技术,主要应用于紫外精密加工行业。 二、超快激光器: 技术指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红外输出:>40W@500KHz 绿光输出:>30W@500KHz 三、激光加工装备 紫外激光打标机:搭载自主研发、生产的5W/10W紫外激光器,主要应用于非金属/金属表面得的精细加工。该打标机已经过工业用户长期现场使用,证明其可靠耐用。 产业化进程 系列激光器的设计、试制、试验,及产业化研发 激光设备的研发与生产 合作企事业: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三研究所 北京华岸科技有限公司 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 东莞市六脉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 地址:天津市东丽区华明高新区弘顺道东段科创慧谷园区5号楼 邮编:300300 联系人:韩丽璇 固定电话:022-84949878 手机:13401167183 邮箱:hanlx@tsinghua-tj.org 传真:022-84949878 查看详细
-
增材制造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2018-06-26
2015年9月,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增材制造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增材制造所")成立,旨在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推动增材制造技术的发展。 所长由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林峰教授担任,其带领的科研团队长期从事增材制造(3D打印)装备与技术的开发,开发了电子束选区熔化(EBSM)、低温沉积制造(LDM)和三维细胞受控组装(3DCCA)等增材制造技术与装备。团队目前有教授1名,副教授1名,博士2名,具备本科以上学历的工程师十余人。 林峰,清华大学教授、博导。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特种加工学会快速成形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初创团队 增材制造所的主要业务是提供金属增材制造(3D打印)全面解决方案 电子束选区熔化(EBSM)金属增材制造装备研发 面向航空航天、医疗领域的高端金属3D打印服务 面向3D打印的设计方法,3D打印软件开发与定制 3D打印金属材料性能研究,新材料开发 核心技术: 分层实体制造(SSM) 熔融挤出制造(MEM) 无模铸型制造(PCM) 冷冻冰成形(FIC) 多功能快速成形系统(M-RPMS) 电子束选区熔化制造(EBSM) 低温沉积制造(LDM) 三维细胞受控组装(3DCCA) 细胞精确三维打印 产业化进程: 电子束选区熔化(EBSM)金属增材制造装备研发 面向航空航天、医疗领域的高端金属3D打印服务 面向3D打印的设计方法,3D打印软件开发与定制 3D打印金属材料性能研究,新材料开发 合作企事业: 江苏通达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太尔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佛山峰华卓立制造技术有限公司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中科院固体物质研究院 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 第四军医大学全军骨科研究所 解放军总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整形医院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孵化企业:天津清研智束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开发的商业化电子束金属3D打印装备QbeamLab 联系方式 地址:东丽区华明高新区低碳产业基地C1栋 邮编:300300 联系人:郭超 固定电话:022-84856136 移动电话:18911593278 邮箱:guoc@tsinghua-tj.org 传真:022-84856136 查看详细
-
重型装备技术研究所
2018-06-25
重型装备技术研究所根植于清华大学机械系,是我国最早从事重型液压装备研究开发、设计的单位之一,拥有钢丝预应力缠绕技术、预应力剖分坎合技术、高压/超高压技术等原创核心技术,在大吨位模锻液压机、重型挤压机、多向模锻液压机、板式换热器液压机、陶瓷砖液压机、特种锻压设备等方面有丰富的工程经验。技术团队由清华大学机械系林峰教授、张磊副教授带领,主要从事重型液压机整机及锻造生产线设计与开发、锻造工艺开发、特种工装模具设计等工作。团队多次承担并完成了国家重大基础装备研发任务,为国家重型液压装备屹立于世界之林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近几年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二项。 查看详细
-
刀具&轴承电磁强化技术研究所
2018-06-23
刀具&轴承电磁强化技术研究所具有"电磁强化"工艺与装备技术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电磁强化是清华大学首先提出的可大幅提升合金与金属陶瓷耐磨性的处理技术,具有不改变元件外观与尺寸、无污染、高效等特点,已经历了多行业、多批次的实践检验,并开始实际应用。目前国内外尚未有类似的技术与水平。 本研究所团队核心成员为清华大学师生,同时包括了设备制造商和刀具&轴承用户,是国内目前为数不多的开展相关研究及产业化的团队。成员包括基础研究组(清华大学博士生、博士后)、设备组(提供专业化机电设备设计与制造)、营销组(刀具用户及轴承制造商),周围还有刀具材料、刀具制造的外协单位。 本研究所围绕提升我国刀具&轴承基础部件使用性能,开展三方面的工作: 为国家关键领域提供电磁处理服务(例如航轴、导航轴承等); 为市场上需求量大的产业提供电磁处理装备(例如铝型材挤压模、汽车轴承); 与高端院已有技术融合,提供高端刀具&轴承产品(例如叶片加工用的球形铣刀、机床主轴轴承)。 核心技术: 1.刀具领域:针对超硬陶瓷、硬质合金、高速钢类车刀、铣刀、钻等通用工具,以及铰刀、超声刀、滚刀、拉刀等特殊刀具,可有效提高其耐磨性及使用寿命。 2.轴承领域:针对航空制造业,汽车工业等行业高端轴承,可有效提高其疲劳性能。 产业转进程: 为国家关键领域提供电磁处理服务(航轴、导航轴承等); 为市场上需求量大的产业提供电磁处理装备(铝型材挤压模、汽车轴承); 与高端院已有技术融合,提供高端刀具&轴承产品(叶片加工用的球形铣刀、机床主轴轴承)。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机械系李兆基大楼A613-2室 邮编:100084 联系人:蔡志鹏 固定电话:010-62788517 邮箱:czpdme@mail.tsinghua.edu.cn 查看详细
-
智能安防技术与装备研究所
2018-06-22
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智能安防技术与装备研究所(以下简称"智能安防所")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集智能安防、三维可视化监控系统以及智能化立体车辆拦截系统为主要研究方向的科研机构,研发团队由包括张晓昊博士、熊毅博士、赵鲲鹏博士、白聚勇高级工程师在内的多位研发人员共同构成,以智能安防、三维可视化监控系统以及智能化立体车辆拦截系统为主要研究方向。 2015年,根据科技成果转化协议,智能安防所与北京蓝海华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832570)联合成立了北京九州神盾科技有限公司,专门致力于反恐安防设备的生产、销售,研究所的科研成果得到了有效的转化,市场反馈良好。 2015年末,以智能安防所主导,北京九州神盾科技有限公司为辅助研发的"智能化立体车辆拦截系统"获得了成功;"九州神盾智能化立体防入侵系统V1.0"获得了自主的知识产权,现已正式进入生产和初装中。截止当前,公司共获得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1项。并且产品已经顺利通过了公安部的产品鉴定。 核心技术 ■ 反恐级车辆拦截设备 无需埋设的快速布防路障机 浅埋式路障机 高端升降路桩 超高速破胎器(0.2s升降) ■ 智能化立体车辆拦截系统 该系统具有如下优势: 智能识别 多级防护 预警联动 远程监控及操作 已经取得软件著作权及发明专利 ■ 三维可视化安防系统 该系统已经成功应用于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该系统包括如下功能且具有很强的可扩展性 会展中心核心区域的三维模型并在应用系统中显示; 三维场景中叠加显示视频及运动目标信息、运动轨迹线; 自动搜索目标出现过的视频画面; 遗留物检测; 进入未授权区域的检测; ■ 设备集成系统及智能涂胶系统 产业化进程: 2015年,孵化出北京九州神盾科技有限公司,专门致力于反恐安防设备的生产、销售。 2015年末,研发的"智能化立体车辆拦截系统"获得了成功;"九州神盾智能化立体防入侵系统V1.0"获得了自主的知识产权,并投入市场。 研究所研发的三维可视化安防系统已经成功应用于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 反恐安防系统及设备已经成功应用于天津市两会主会场、中纪委中国监察部、航天涞水工业区、青海高速、江苏高速、天津滨海新区南港工业区等一系列项目中,涵盖了北京、天津、上海、河北、江苏、河南、青海等省;其中在青海川大高速项目中,由于产品优异的性能获得了客户的高度肯定,并被青海省高速公路管理局被指定为青海省高速同类产品唯一指定品牌。2017年1月,北京九州神盾科技有限公司已经取得了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资质以及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资质,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16年,智能涂胶系统获得成功,目前已经确定了13套设备的采购意向。另外,风电设备大型螺栓紧固系统也与东方风电公司初步达成了采购合同。 2018年,与瑞昌森奥达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申报了国家工信部绿色制造平台项目,项目总投资1.6亿元,我所负责电机再制造过程中的生产线自动化及智能化的规划和实施。 目前,研究所已在江西省九江市设立了10500平米的生产基地,用于孵化公司的产品的量产。 联系方式 地址:东丽区华明高新区弘顺道东段科创慧谷园区4号楼 邮编:300300 联系人:张琼方 电话:84819371 邮箱:zhangqf@tsinghua-tj.org 查看详细
-
智慧医疗与医药装备研究所
2018-06-20
研究所简介 智慧医疗与医药装备研究所(以下简称"医装所")成立于2016年3月,是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开展院企协同创新、面向医疗与医药智能装备及智慧医疗业态开展资源整合与创新创业的专业众创平台。研究所科研创新与创业孵化的领域包括:中医智能诊疗器械、西医医疗器械、中西医制药装备智能化、智慧医疗与大数据平台、医养健康实训工程、公共卫生医疗政策研究与咨询等。 医装所致力于充分发挥创新专家协同攻关与医养产品集成设计方面的核心优势,释放产学研政资为一体的协同创新效应,促进我国医疗装备的智能化,智慧医疗的一体化,家庭端与医院端的协同化以及中西医因人而宜的循证化,为开展综合诊疗、分级诊疗、社区卫生服务、智慧医疗、精准医疗、健康养生养老等模式创新提供智能数据工具、平台技术与大数据方案。 核心技术 中西医智能诊疗装备研发 多模态智能医疗机器人系统 移动医疗健康终端设备 中医智慧精准诊断数据化、模块化和智能化解决方案 基于深度学习的在线医疗检测系统智慧医疗大数据分析 医学图像三维重建与多模态医疗影像异构 低成本精准医学平台技术 疾病易感基因诊断技术 智慧医疗健康大数据前沿应用、分析技术和行业标准制定个性化自主健康顶层设计 区域慢性病防治和管理解决方案 军民融合健康管理解决方案医疗端与家庭端协同健康服务平台 医养健康智能平台服务解决方案 社区医疗健康管理解决方案 远程医疗救治解决方案 心冲击信号生命实时监测平台健康教育平台 图形化可编辑人工智能教学平台 基于深度学习的医疗诊断教学系统 VR近弱视防控训练系统 技术团队 智慧医疗与医药装备研究所拥有一支长期从事生物医学、物联网、装备制造多学科交叉领域研究工作的科研队伍与产业化团队。 产品体系 医装所通过"AI+大数据+互联网"的医养智能硬件与应用系统平台技术助力智能医养生态系统构建,形成中西医并重、多层次、多维度、系统化、个性化的智能硬件与应用系统的复合型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平台生态体系分为三大系统:通用系统、诊断系统和方案系统。通用系统:分为三大模块,西医模块涵盖基础生理信息、生化信息、影像信息和基因信息的人体生理病理数据信息;中医模块通过经络、脉诊、目诊、问诊、音诊、舌诊等手段汇集的人体表象信息;大健康服务综合数据库联结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区域卫生信息管理服务系统及其它健康服务信息。诊断系统:即对人体健康进行辨识的应用系统(如本平台的软件类核心产品"病-证-症"人体健康状态问诊辨识系统和"闻声辨证"人体健康状态辨识系统)及智能硬件(如本平台的硬件类核心产品冲击信号技术系列产品)。方案系统:即根据诊断结果,精准地、针对性地给予不同人群以不同的饮食调理、养生保健、中医适宜技术干预、药物治疗等方案(如本平台的软件类核心产品非处方中成药智能推荐系统等)。"AI+大数据+互联网"的医养智能硬件与应用系统平台 产业化进程 研究所充分发挥创新专家协同攻关与医养产品集成设计方面的核心优势,打造集中西医检测、智慧医疗、智能养老、生命健康工程的系统性示范平台与大健康生态产业示范集群。 技术及产业合作单位 技术及产业合作单位 清华大学医学院 清华大学软件学院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 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燕山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 中日友好医院 天津市东丽区华新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道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天津华安福缘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易特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江苏盖睿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河北省健海生物芯片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翰纬医疗集团 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创新乐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氧沐国际高新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通普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北京优快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 地址:东丽区华明高新区弘顺道东段科创慧谷园区4号楼 邮编:300300 联系人:苏雪寒 移动电话:13102151036 邮箱:suxh@tsinghua-tj.org 查看详细
-
测试装备与技术研究所
2018-06-19
测试装备与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测试装备所")是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的下设科研机构,着重从事机械行业的先进测试装备与技术的研发,特别是齿轮传动系统的试验研究。 测试装备所的研究团队是有着专业的技术人才的团队,所组成成员全部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是一个高水平的研发队伍。 作为一个有着专业技术的传动系统测试的研发机构,测试装备所以"求实、和谐、创新"作为发展的核心理念,旨在以专业的技术水平和真诚的服务态度服务于客户,最终将建设成为集开发设计、生产销售、技术支持和服务为一体的创新性测试装备与技术研究所。 目前,我们测试装备所的一些产品已完成验收交付用户使用并且得到用户的高度评价;同时我们也与多家传动系统生产企业等在洽谈相关业务。 测试装备所核心技术能力 传动系统的试验测试方法 传动系统的试验测试装备 变速箱开发工程咨询服务 RV减速机综合性能试验台 轴承试验台 RV减速机静扭试验台的电气控制柜 RV减速机静扭试验台 产业化进程: 重点技术产品已完成验收交付用户使用并且得到用户的高度评价,同时与多家传动系统生产企业洽谈相关业务。 产业化公司负责所内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对外合作,并且在襄阳成立面向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开发阶段试验检测服务的承接公司。 联系方式 地址:东丽区华明高新区弘顺道东段科创慧谷园区4号楼305 邮编:300300 联系人:朱会娟 固定电话:022-84819364 移动电话:13662143140 传真:022-84819365 邮箱:zhuhj@tsinghua-tj.org 查看详细
-
轮轨关系与维护研究中心
2018-06-16
轮轨关系与维护研究中心由中国科学院院士翟婉明教授牵头组建。翟婉明院士长期从事轨道交通工程动力学与振动研究,开拓了铁路大系统动力学研究新领域。 研究中心依靠团队在轨道交通方向的科研优势和多年来科研成果的积累,开展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预防性维护理论与维护装备的科研、成果转化、产品服务等工作。团队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名,国外专家3人,35岁以下人员6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5人)。 国家奖励证书 创新团队证书核心技术■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轮轨力感知技术:轮轨力地面感知系统、测力轮对研究轮轨力测量方法、数据采集和分析技术,建立数据中心以指导相关科研活动。 轮轨力在线测量 数据采集与分析■预防性维护 针对目前轮轨缺陷检测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基于轮轨作用力,进行轮轨力实时动态测试,构建数据库和专家系统,实现车轮全寿命周期的健康管理。 ■新能源高铁开展悬挂式单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性能分析及优化研究;研究悬挂式单轨交通车辆、轨道运营维护技术条件与标准。■智能驾驶 基于理论研究基础,积极推动轨道交通装备的智能驾驶的研究。■重载列车模式化操纵、评价和智能驾驶技术■高速在线监测智能受电弓受流技术、高速、磁悬浮轨受流技术等■转向架技术及关键部位CAE分析产业化进程 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成首条预防性维护示范线,指导车轮维护,延长车轮镟修里程,降低轮轨维护费用。 开展重载列车模式化操纵、指导预警、地面综合分析及评价实践,推动重载列车智能驾驶技术的应用。 开展磁悬浮列车受流器研究和实践,开展高速在线监测智能受电弓受流技术和高速靴轨受流技术研究,推动轨道交通牵引供电技术提升。 开展轨道车辆车体、构架、车轮、车轴等关键零部件的结构强度分析和疲劳可靠性分析,提供结构优化及产品疲劳延寿方面的最佳解决方案。 联系方式 地址:东丽区华明高新区弘顺道东段科创慧谷园区5号楼 邮编:300300 联系人:丁明辉 移动电话:18601986041 邮箱:dingmh@tsinghua-tj.org 查看详细
-
工业自动化装备与技术研究所
2018-06-15
工业自动化装备与技术研究所是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陈强/孙振国老师团队在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设立的科技成果转化开发和服务平台,主要研究领域为:工业自动化、特种机器人、无损检测技术与装备、大型铸锻件基础材料研究及数值模拟等。 研究所由清华大学孙振国副教授任所长、陈强教授任总顾问,以清华大学在职教授和副教授、国内金属热加工行业资深专家、主任研究员等为核心,研究员、助理研究员、研究生等组成,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国家高新技术发展计划(863)等纵向科研项目,以及兰石集团等校企合作项目。 工业自动化装备与技术研究所挂牌成立 研究所自2016年8月18日正式在清华大学天津高端院5号楼挂牌成立以来,坚持的办所宗旨是以深入研究磁吸附爬壁机器人技术为关键技术支撑,以机器人的检测应用为主要推广方向,以技术转化研究和产品设计人员为研究所主力,以技术转化为工程应用产品为目标,通过合作研发项目,快速推出相关的爬壁机器人产品系列。同时充分利用铸锻焊等热加工技术及行业优势,通过智能化和自动化手段,结合清华大学的品牌,技术研发,资源优势,以和相关的生产、试验、检测、设备制造、材料制造、科研、行业等企业和单位所建立的共享、共赢的战略协作关系为支撑,积极为工业企业的生产自动化提供装备改造和科研技术服务。 工业自动化装备与技术研究所依靠清华大学的资源和强大的技术开发能力,依托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的转化平台,立足于服务天津,辐射全国的理念,以特种工业机器人,工业生产自动化和新材料等领域的产品工程应用为转化开发目标,力争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方面尽快取得重大突破,为"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贡献力量。 团队核心成员介绍 孙振国副教授 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机械学会焊接学会秘书长 履历研究领域 清华大学博士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熔焊工艺及设备专业委员会委员 焊接工艺及设备 机器人技术及自动化装备 无损探伤技术及应用系统 陈强教授和孙振国老师团队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高新技术发展计划(863)项目、国家重大仪器开发项目等纵向课题10余项、校企合作横向合作课题30余项,在特种机器人、焊接工艺设备、无损检测与评价等领域取得一系列创新性成果。 目前获得授权中国发明专利6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石油化工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北京市高等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陈强教授 研究所高级顾问中国工程机械学会焊接学会理事长 履历研究领域 清华大学博士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副院长 国际焊接学会(IIW)副主席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 机器人技术及工程应用 焊接过程智能控制及设备自动化 多信息传感及融合处理 等离子和激光精密加工技术 计算机视觉与图像处理 陈强教授主持和参与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高技术研究计划、国家973基础研究计划、国家教育部专项经费资助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西气东输工程科研项目,以及面向企业的技术开发项目和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等30余项。 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7项,出版专著2本,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100余篇。 石伟副教授 研究所技术总监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理事 履历研究领域 清华大学博士 北京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委员会委员 金属材料成形加工过程微观组织与残余应力控制 热处理过程的多物理场耦合建模与数值模拟:大型锻件铸锭、锻造、热处理过程的工艺设计与数值模拟 制造系统的仿真分析技术:自动化工业物料输送系统设计方案的仿真分析与优化 石伟老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低合金超高强度钢淬火回火过程本构行为与数值模拟研究",主持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高附加值机械产品的热处理应力与畸变控制合作研究";参加"973"项目"机械装备再制造的基础科学问题"子课题"再制造零件的表面/界面行为与机理"的研究工作。参加完成国家计委项目1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2项、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课题。与中国第一重机械集团公司、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重机公司等企业合作,主持完成多项企业合作科研课题。为物料输送设备与系统集成厂商Swisslog提供物料输送系统设计与实施的系统仿真咨询,仿真咨询项目涉及多家知名企业,包括统一、京东、宁波卷烟厂和TI新加坡工厂。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SCI收录4篇、EI收录9篇。 核心专利技术一种具有曲面自适应能力的磁吸附爬壁机器人一种非接触磁吸附轮式爬壁机器人多体磁吸附式自适应爬壁机器人间隙磁吸式曲面形貌检测机器人及曲面形貌测量方法基于惯性测量单元旋转的陀螺漂移估计补偿方法及装置车轴径向超声波自动探伤装置及控制方法轴类零件径向超声自动探伤缺陷识别方法面向大型水电站等复杂曲面大型结构件的机器人修焊作业单元研究 研究所成果介绍 成形制造专用机器人开发——面向复杂曲面大型结构件修复作业的专用机器人; 激光光源照明技术及产品开发——海洋及水下激光光源远距离照明系列产品; 智能化焊接工艺及装备研发——焊接过程视觉传感、焊缝跟踪与自动化控制; 高端装备用大型铸锻件基础材料研究及数值模拟——百万千瓦级核电设备大型铸锻件关键制造技术研究; 智能制造与车间自动化装备研究——多向模锻压机液压电气系统、重型装备车间自动化改造、视觉导航AGV机器人、智能仓储物流建模仿真与自动化装备; 无损检测技术与装备——机车车轴数字化超声探伤装备、球罐TOFD探伤机器人; 300MW汽轮机低压转子(材料为26Cr2Ni4MoV钢)淬火应力的数值计算 联系方式 地址:东丽区华明高新区弘顺道东段科创慧谷园区5号楼 邮编:300300 联系人:邹威 固定电话:022-84959181 移动电话:18622987010 邮箱:zouw@tsinghua-tj.org 传真:022-84959181 查看详细
-
先进汽车缓速器研究所
2018-06-14
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先进汽车缓速器所成立于2016年6月20日,由李德胜教授带领的团队,一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一位教授博导、两位副教授、多名博士硕士组成。 本研究所的建设目标是依托国内知名高校智力资源,把握国际缓速器最前沿技术,积极拓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深入开展缓速器理论和实验研究,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以彻底解决我国大货车缓速器的落后局面为己任。 核心技术电涡流制动+水冷技术,全新技术产品,具有完全知识产权;高可靠性、低成本设计;系列化产品,适应不同的车型,可安装到不同的部位;汽车缓速器理想换代产品。双凸极构造电液缓速器示意图 电磁液冷系列缓速器概念图 缓速器研究和产业化内容如下: 大货车用液电缓速器系列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 发动机飞轮一体化缓速器研发; 能量回收型缓速器的研发; 缓速器电子控制盒的研发; 缓速器军事应用研究。 汽车缓速器是一种非接触制动装置,俗称第三制动,它有三个作用:一是可以有效保障大型车辆在山区道路上的行车安全;二是可以减少车辆的使用成本;三是减少制动装置的粉尘排放和噪声,节能环保。 目前,国际上有三种主要缓速器产品。193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涡流缓速器在法国诞生,1961年福伊特公司推出了液力缓速器,除此之外,业界还推出了发动机排气制动装置,目前这三种缓速器占据主流位置。在欧洲发达国家,上世纪八十年代缓速器已经依法普遍推广。我国从2002年开始在一定级别的公路运输客车和城市公交车上推广缓速器,目前按照法规规定在9米以上的车上普遍安装。但是,国内重型卡车的缓速器普及率还非常低,许多车辆通过安装大水桶喷淋轮毂散热来缓解下坡时制动困难。不过,随着GB-7258-2012的推广,预计未来数年内,重卡缓速器的需求将会出现井喷局面,每年缓速器的需求大约在100万台左右,市场巨大。 从三种缓速器比较来看,电涡流缓速器有80年的应用历史,其结构比较简单,价格较低,在中小型缓速器市场有较大比例,我国客车市场普遍安装着这类缓速器。但它的缺点是:体积重量大、工作时需要消耗较大电力、温度高、热衰退很严重,未获得大货车市场认可。液力缓速器具有体积重量小,工作时无高温,制动力矩大等优点,但其技术复杂,售价高,低速特性差,售后维护不便等缺点,在我国大面积推广有很大困难。发动机排气制动成本低,但其高速时制动力矩小,在欧洲一般与液力缓速器配合使用。 针对国外已有缓速器产品的缺点以及国内缓速器研发的落后局面,从2006年初开始,李德胜教授带领的团队便持续不断的开展新型缓速器的研究。前期研发出的永磁液冷缓速器(见图1)填补了国际空白,它工作时不耗电,重量也比较小,但是由于稀土磁铁大幅度价格波动和可靠性等问题,未能规模化推广。在永磁缓速器研发基础上,2011年发明并研制出了双凸极构造电液缓速器(见图2),它避免了永磁液冷缓速器的缺点,与传统电涡流比较,工作原理一样,但基本部件从36个大幅度减到了4个,转子不发热,定子内置冷却水道。由于采用水冷散热,性能得到大幅度提升,重量和成本也得到较大降低。与电涡流比较,是颠覆性技术。与液力缓速器比较,没有液体动密封,技术难度大幅度减小,不使用油介质,免维护,可靠性更高。该发明先后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和美国专利授权。 2013年8月,团队以双凸极缓速器发明专利为基础,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开发出的客车系列电液缓速器产品(见图2),获得了国内主流客车变速箱厂商綦江齿轮传动有限公司的包销,可望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图1变速箱后置式永磁液冷缓速器图2双凸极构造电液缓速器 在研发坦克缓速器过程中,缓速器研发团队新近发明了一种内嵌式转子构造电磁液冷缓速器(见图3),称之为液电缓速器。这种缓速器与双凸极构造比较,只有三个部件,最大优点是可以大幅度减小转子的质量和转动惯量,也克服了传统电涡流缓速器的缺点。液电缓速器可以军民两用,既适合于客车,也适合于大货车。可以安装在变速箱后蹄,传动轴中间,也可以放置在发动机飞轮部,进一步带来缓速器重量的成倍减少! 目前与北汽福田、青特集团、长春一汽、中国重汽等密切合作交流,已成功孵化产业化公司清研瑞能(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未来的社会需求,本团队后续将深入研发能量回收型缓速器,以适应国家乃至国际上进一步节能减排的需要。 图3内嵌式构造液电缓速器 本研究所真诚地接受各界人士的建议,也愿意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 联系方式 地址:东丽区华明高新区弘顺道东段科创慧谷园区5号楼4层 邮编:300300 联系人:李老师 固定电话:022-84958260 移动电话:13693694962 邮箱:13693694962@163.com 查看详细
-
飞行控制研究所
2018-06-12
查看详细
-
工业4.0研究所
2018-06-09
研究所介绍: 工业4.0研究所成立于2016年,立足于高端装备制造业与高端装备服务业,依托清华大学强大的智库资源,为企业提供战略规划和咨询,生产能力诊断和智能制造系统建设,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工业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 研究所团队设有咨询部、智能制造部、工业自动化部、工业软件部,现有专业的技术骨干10余人,开展工业4.0与智能制造领域应用研究与工程实践。 核心技术: 制造运营管理系统(MES/MOM)企业自动化设计、开发、系统集成工业软件定制开发、平台搭建节能降耗和清洁生产解决方案、绿色评估与指导服务制造业战略和技术咨询服务企业生产能力综合诊断与服务会议论坛、科技培训、资讯推送 智能工厂综合框架 MES/MOM系统架构 产业化进程:应用领域离散制造企业流程制造企业 合作单位中国工程院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机械科学研究总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联系方式 地址:东丽区华明高新区弘顺道东段科创慧谷园区4号楼 邮编:300300 联系人:刘盈懿 移动电话:15802272849 邮箱:liuyy@tsinghua-tj.org 查看详细
-
动力传动应用技术研究所
2018-06-06
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动力传动应用技术研究所拥有传动控制、电机、电磁齿轮与机械行星减速机自主技术与产品,可以为有意愿提升自身装备水平与产品市场竞争力的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包括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先进适用动力传动集成技术与产品、承担企业的委托开发、与企业合作共建研发中心等服务形式。 研究所主要优势领域 一、动力传动系统集成技术 随着电力电子、控制技术与电机、减速器等产品应用的高度一体化,电机与减速器等产品设计、分析和应用已不再作为独立的对象来进行,而是通过系统建模和优化的理论方法把电机、减速器的研究置于整个系统之中,使得相关单元从设计、制造、运行都更紧密地融为一体,从而实现整个系统更佳运行性能、更低制造与运行成本,以提供系统技术解决方案达到提升企业产品竞争力的目的。 二、高传动效率、强承载能力、宽传动比行星减速技术 典型应用案例 三、变频控制电磁耦合器 感应式电磁耦合器采用无位置传感器矢量控制,在不同转速机械轴之间实现非接触式转矩传递,特别适合于风机泵类负载的调速和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组,所需变频器功率容量小于传递功率的1/6。实测的MW级电磁耦合器的传输效率接近99%。 四、电磁行星齿轮增、减速器 采用磁极之间的磁场力取代了机械行星齿轮啮合齿之间的机械力传递功率,实现了非接触传动。具有振动噪声小、寿命长、运行效率与可靠性高和免维护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发电厂、水厂、冶金、石油化工和船舶与车辆等的传动系统。 与企业合作业务流程 产业化进程: 一、产业合作单位天津恩那社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磁谷科技有限公司昆山金星传动科技有限公司西安盾安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二、技术合作与应用单位天津万华工业技术转移中心国电联合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三、应用领域 产品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港口机械、风电偏航变桨;以及发电厂、水厂、冶金、石油化工和船舶与车辆等的传动系统。合作邮箱:dcs@tsinghua-tj.org 联系方式 地址:东丽区华明高新区弘顺道东段科创慧谷园区4号楼 邮编:300300 联系人:郭齐江,申沛泽 电话:022-84819376 移动电话:13332029286,13323389851 邮箱:guoqj@tsinghua-tj.org 传真:022-84819375 查看详细
-
光电技术研究所
2016-08-13
研究团队 清华大学精仪系黄磊教授带领的自适应光学团队是一只具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队伍。现已承担了国家重大专项、863-804高技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十余项。获得授权专利20余项。获得教育部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一等奖1项,教育部技术发明一、二等奖各1项。 核心技术 研究团队在光电技术领域的科学与技术发展前沿,包括基础科学探索,应用基础研究和系统技术研发取得了重要成果。主要核心技术体现在以高能量大口径变形镜技术为核心的光电系统技术,包括:以变形镜为核心技术的光电系统技术:镜面精密加工与补偿技术、镜面的面形精密控制与像差补偿技术、镜面的应力控制与释放技术、高精度自适应波前控制技术、高精度光场成像畸变探测技术等等。 高能量大口径变形镜技术 产业需求 高精度变形镜系统技术是激光与光电技术领域的热点,是现代大型激光与光学系统尤其是激光核聚变点火装置的关键性核心技术,其作用在于通过超薄主动反射镜的纳米级精密像差控制,实现光学畸变的高精度实时校正。由于大口径激光能量巨大、校正精度要求极高,这项技术难度极大,长期以来一直被国外所垄断(美国NIF装置主动反射镜为国际最先进水平),严重制约了我国高能激光系统尤其是正在开展的国防重大科学装置-神光III装置的发展。提高主动反射镜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和装备水平,将有力推动"科技强国"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研究团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电系统技术,满足了激光与光电系统高精度波前控制的迫切需求,可以广泛应用在激光聚变能源(高能PW/EW束内束外合成)、定向能激光武器(动态谐振腔)、天文观测、高分辨/显微成像、远程通信、人眼医疗、终端显示设备等领域,是决定系统性能的核心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 联系方式: 地址:天津市东丽区华明高新区低碳产业园C1楼 邮编:300300 联系人:马增荣 邮箱:mazr@tsinghua-tj.org 查看详细
-
嵌入式系统及物联网研究所
2016-08-12
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嵌入式系统及物联网研究所成立于2016年10月15日,致力于嵌入式控制及物联网技术的研究。研究所现有核心骨干20余人,在自动化、信息化等领域具有雄厚的技术积累和丰富的产业化经验。研究所所长徐昌荣研究员曾获"2010年度中国自动化领域年度人物"称号,现任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PLC分会理事长。 研究所核心技术 计算机技术 信号处理技术 嵌入式软件技术 自动控制技术 数据通讯技术 云平台技术 数据挖掘技术 系统监控技术 移动互联技术 产业化发展情况 一、基于嵌入式控制及物联网技术,结合行业需求,快速研制各类自动化产品 通用可编程控制器 发电机组专用控制器 空调及制冷专用控制器 电力监控专用控制器 热网监控专用控制器 环境监控专用控制器 节能设备专用控制器 水处理设备专用控制器 二、基于自动控制、通讯、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设计并实施综合监控系统 智慧工厂:电力、冶金、建材、化工 智慧城市:交通、供热、供水、供气 智慧生活:环保、楼宇、农业、水利 三、服务单位及工作内容 北京地铁:地面及车载控制器天津热力:燃气锅炉自动控制长春供热:换热站自动化控制 中国石油:分布式能源控制器中国船舶:舰船集散型控制器国家电网:特高压输电控制器 神华集团:煤矿配电监控系统协鑫集团:环保远程监控系统清华启迪:污水处理监控系统 青岛地铁:地面供电监控系统海淀政府:空调节能控制系统中非多国:广播电视供电监控 联系方式: 地址:天津市东丽区华明高新区弘顺道科创慧谷园区4号楼 邮编:300300 联系人:徐昌荣 固定电话:022-84819310 移动电话:13701392991 邮箱:xuchangr@tsinghua-tj.org 传真:022-84819302 查看详细
-
复合制造与智能识别研究所
2016-07-01
研究所介绍 研究所以橡胶、合金等复合材料产品制造为主要对象,结合智能光检,内孔喷涂在线检测、智能识别技术,发展多种复杂工艺产品的高可靠、快速制造装备。研发团队在橡胶机械、特种喷涂、激光抛光等领域设计开发经验丰富,共有研发人员13人,80%以上具有重点高校硕士以上学历。核心技术 ■智能光检技术; ■内孔等离子喷涂技术; ■激光抛光、高速熔覆技术; ■橡胶-金属界面控制技术; ■带状橡胶织品复杂缠绕技术; ■橡胶磨损特种测试技术; ■复杂结构超音速喷涂技术; ■特种合金涂层制造技术;产业化进程:特种检测装备:航空、航天高速子午胎动态轮辊实验台。异形件喷涂、镀膜设备;耐高温、腐蚀和磨损复合涂层的镀膜设备。力学、光谱学实时原位复合检测技术,轮胎寿命、缺陷和磨损的检测与预测。适用压铸料筒、冲头;液压杆、套等工件内外表面,实现寿命和可靠性有效增长。 合作企业案例:承担中化集团轮胎成型机的升级改造工作,提高装备的机械化性能和可靠性承担德瑞致远热喷涂涂层的设备安装调试、粉材研发、工艺提升,尤其是限域空间的热喷涂技术承担中石油勘探研究院的智能检测工作承担万力轮胎生产线自动化改造承担中国兵器集团复杂多物理场耦合环境下某部件的模拟与长寿化技术研发 查看详细
-
高性能钛合金材料制备研究所
2016-06-14
研究所介绍 高性能钛合金材料制备研究所以高端关键材料制备技术研究为基础,着力解决目前国产钛合金材料制备的关键技术问题,实现关键高性能材料的国产化和稳定化,提升高性能钛合金材料研发及加工生产能力,促进钛合金加工材产品性能全面升级,打造国产高新材料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关键材料的国产化和有色金属深加工领域的产业升级,以满足国防工业、能源、化工、海洋开发等重要行业领域和国家重大项目的应用需求,并大力推进高性能钛合金及高温合金在航空航天、民用、船舶等关键领域的推广应用。 研究所以解决国内高端钛材需求为基础,从钛材加工产业链中的最关键环节入手,以国内航空航天用高性能钛合金棒材及其粉末作为主要产品,并开发高性能钛合金板、棒、丝、管、锻件、紧固件等产品,以满足航空、航天、舰船、兵器、化工、冶金、机械、电子、能源、轻工、医疗等行业部门的需要。 研究所主要由在钛产业具有丰富经验的相关技术人员组成,团队在高性能钛合金材料制备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在高性能钛合金材料加工方面成果丰硕,拥有钛合金成分设计、高均质洁净钛合金铸锭熔炼技术、高品质钛合金棒材/板坯制备技术、高性能球形钛粉制备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 核心技术 1. 基于性能提升的钛合金成分设计 项目团队在钛合金成分设计方面进行了多年的研究,以提升钛合金性能为主要目标,进行了钛合金成分与钛合金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关系研究,并进行实验验证,总结出钛合金中不同元素对钛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以此规律为基础,研制了多种新型钛合金材料。 2. 高均质洁净钛合金铸锭熔炼技术 通过对多种不同钛合金进行研究,建立了钛合金铸锭熔炼数学物理模型,通过分析不同类型合金元素的分布特征及控制要素,发明了高均质洁净钛合金铸锭熔炼方法,提高钛合金铸锭成分均匀性与稳定性。通过原材料控制、关键过程参数控制等多种工艺控制手段,实现高均值洁净钛合金铸锭良好的批次稳定性。 3. 高品质钛合金棒材/板坯制备技术 开展了钛合金锻造成形仿真技术研究,对不同规格的钛合金棒材及板坯进行锻造模拟和组织演变预测。结合锻造工艺参数计算机模拟与仿真结果,对棒材和板坯制备工艺参数进行了实验研究,总结了组织变化与锻造工艺参数的定性定量关系。以实验为基础,开发了多向镦拔锻造、大变形量锻造等多种新型锻造工艺方法,实现了高品质钛合金棒材及板坯的组织一致性和性能稳定性。 4. 高性能球形钛粉制备技术 开展了钛粉制备技术研究,研究钛粉含氧量、球形度、粒度等球形钛粉参数与不同制备工艺的关系,总结了适用于钛合金球形粉制备的制备方法及关键工艺参数,并通过控制关键过程参数及特殊过程,提高钛粉粒径分布稳定性及流动性。针对不同合金,进行合金成分、合金密度等参数与球化率、球形度、粒度的关系研究,总结了不同合金的不同工艺参数范围,实现不同类型高性能合金粉的定制化、稳定化、高效化制备。 产业化进程 研究所相关技术已经满足产业化输入的基本条件,目前正在与政府及投资机构进行业务沟通,项目预计年底即可落地。产品介绍应用领域航空、航天、舰船、兵器、化工、冶金、机械、电子、能源、轻工业、医疗 联系方式地址:东丽区华明高新区弘顺道东段科创慧谷园区5号楼邮编:300300联系人:张老师邮箱:ti_tsinghuatj@163.com 查看详细
-
智能材料与系统研究所
2016-06-13
研究所介绍: 2018年6月6日,由清华大学机械系长江教授周明老师成立的智能材料与系统研究所正式落户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 发展目标定在智能材料与系统,目前已经初步完成超高音速纳米材料喷涂装备、油液磨粒检测分析仪、工业级皮秒激光器、太赫兹时域光谱仪等装备。 目标为立足现有技术和知识储备,面向产业需求,为目标客户解决产品、工艺瓶颈、帮助他们建立产品数据库和动态链接云系统。 核心技术: ■油液磨粒分析仪 主要技术指标 波长:532/580 检测物质:磨粒/颗粒 主要特点:成熟,行业认可;II代升级中 主要应用方向:工业硬脆材料切割、天文测距 ■太赫兹时域分析仪 主要技术指标 波长:0.1-3T; 信噪比:>60dB; 主要特点:易用 主要应用方向:润滑油、涂层、液态燃料、火工品、制药过程控制、无损检测 ■工业级皮秒激光器 主要技术指标 波长:1064/532/355 功率:75/45/25 主要特点:稳定 主要应用方向:工业硬脆材料切割、天文测距 产业化进程: 基于"超高音速喷涂装备"、"油液分析装备"等深入客户现场,结合客户实际需求,协助用户建立数据库,完成装备应用最后一公里。 依托高端院平台优势和研究所自身技术力量,有重点的进行项目申报,中签一个完成一个,推广一个。前期已经完成研发团队和实验平台的建设,目前已与多家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推进产业化发展。 联系方式: 地址:东丽区华明高新区弘顺道冬科创慧谷园区4号楼 邮编:300300 联系人:王白鸽 移动电话:18339231101 邮箱:Wangbg@tsinghua-tj.org 查看详细
-
数字化智能装备研究所
2016-02-14
查看详细
-
应用生物技术与装备研究所
2016-02-13
查看详细
-
智能绿创装备研究中心
2016-01-10
查看详细
-
智能位移传感器系统研究中心
2016-01-09
查看详细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6. TIANJIN RESEARCH INSTITUTE FOR ADVANCED EQUIPM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津公网安备 12011002022002号 津ICP备17005411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