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发布时间:2021-07-29 14:20:45

tu

返回首页

发布时间:2021-07-29 14:20:07
这是描述信息
搜索
搜索

联系我们

发布时间:2021-07-30 16:46:49

tu

这是描述信息

党建工作

>
>
>
“天津市优秀共产党员” 邓小东、张磊同志先进事迹

“天津市优秀共产党员” 邓小东、张磊同志先进事迹

  • Categories:文件学习
  • Author:
  • Origin:东丽区委组织部
  • Time of issue:2018-04-24
  • Views:19

(Summary description)邓小东,男,汉族,四川宣汉人,1976年12月出生,2004年6月参加工作,2003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系市委合湾工作办公室联络处副处长,驻武清区大良镇困难村帮扶组组长。他熟知台湾历史、政治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广交深交台胞朋友,是对台工作的“行家里手”和业务骨干。他先后两次参与市委、市政府开展的结对帮扶困难村工作在尽职尽责完成第一轮帮扶工作后,主动请缨,继续留下参与新一轮帮扶工作,并担任帮扶组组长和村党组织“第一书记”。驻村帮扶期间,邓小东同志不顾腰伤复发仍然坚守岗位,其父因癌症病故,也只请假三天,处理完家事后立即赶回工作岗位。他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精准扶贫、精准脱贪部署要求,充分发挥熟悉帮扶工作的优势,在产业帮扶上开拓思路、改进措施,科学合理制定帮扶规划,部分项目已初见成效;深入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用农民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讲党课、释疑惑;积极推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改造提升,增强基层党建阵地教育服务功能;注重做好青年农民教育引导工作,协助村党支部发展3名农民党员;深入开展走村入户访贫问需,放弃春节假期走访慰问生活困难党员群众40余户,为困难户学生落实学费补助,深得群众爱戴和信赖。  张磊,男,汉族,河南安阳人,1987年5月出生,2005年9月参加加工作,200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系市委台湾工作办公室秘书处四级主任科员,驻武清区大良镇困难村帮扶组成员。张磊同志是军队转业干部,待人热情,处事严谨,大局观念、奉献精神、工作能力强,在家人的大力支持下,克服父亲患重病等实际困难,全身心投入帮扶工作。驻村帮扶期间,他与村民一同下地劳作,吃农家饭,说农家话,与群众打成一片;发挥特长帮助村民创办微商平合,拓宽农产品销路并注册商标,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帮助村老年秧歌队登合演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备受群众肯定和好评。    事迹材料摘自《天津日报》2018年3月26日第1版  乡村筑梦终无悔 ──记市委台办驻武清区大良镇困难村帮扶组市委宣传部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联合调研组  “产业发展项目需要成立合作社,应该怎么成立?有哪些成功模式?”“可以培训一下,或者提供一些相关资料。”“赞成!”“这个提议好,尽量多组织座谈和培训,开阔眼界。”   武清区的驻村帮扶组长们建立了一个工作微信群,每天,帮扶组长们都在群里交流工作,进行头脑风暴。3月7日上午,关于村庄发展规划的讨论正在热烈进行,群里积极发言的市委台办帮扶组第一书记邓小东忽然“沉默”了。  不久,噩耗传来,3月7日下午1时许,市委台办帮扶组乘坐的车辆与一辆大货车相撞,帮扶组成员邓小东、张磊两位同志因公牺牲,宁夷然同志身受重伤。这一刻,邓小东还不到42岁,张磊刚刚30岁,而宁夷然也只有25岁。  “邓处他们是在去我们村研究帮扶计划的路途上遭遇车祸的,没想到车刚开到我们村口就出事儿了……”讲到这,最早抵达车祸现场的北赵庄村党支部书记赵福林已经泣不成声,怎么也说不下去了。主动请缨真情帮扶  去年,全市启动了新一轮结对帮扶困难村工作,选派机关干部到全市1000个发展相对落后的困难村开展驻村帮扶。“农村太需要发展了,一定要让村民过上舒心的好日子。”怀着这样朴素的思想,市委台办邓小东、张磊、宁夷然三位同志郑重向组织提出申请,主动请缨参加驻武清区大良镇北窑上村和北赵庄村的帮扶工作。  在市委台办,他们三人都是业务骨干。邓小东是副处长,熟知台湾历史、政治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是对台工作的“行家里手”,他广交深交台胞朋友,为开展驻村帮扶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军转干部张磊待人热情、头脑灵活,大局观念强,大事小情讲奉献,处理繁杂事务忙而不乱。宁夷然擅长法律咨询和矛盾调解,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由他负责的投诉案件办结率超过96%、满意率100%。“这三位同志有理想、有干劲、有担当,他们去驻村帮扶,组织上放心。”市委台办副主任、机关党委书记吴荣华说。  2017年8月25日,这支由“70后”“80后”“90后”组成的帮扶组肩负着组织的嘱托、怀揣干事创业的梦想,来到武清区大良镇这片土地,开始了他们全新的生活。  北窑上村由市委台办与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联合帮扶,基础条件稍好些,村干部想留帮扶组在他们这里居住,但邓小东三人还是执意选择了条件更为艰苦的北赵庄村。“我们实在过意不去,请他们住在条件比较好的大队部,帮扶组怎么也不肯,说是怕影响乡亲们使用,执意住进了村民闲置的平房里。”赵福林回忆说。  清早四五点钟,他们就与村民一同下地;在劳作中,他们撸起袖子,挽起裤脚,和大家一起拔萝卜、摘豆角;他们吃的是农家饭,说的是农家话,住的是农家院。访贫问苦,他们来了多少次?村民们记不清了。他们只知道,帮扶组每次来,都是到最贫困的家庭去,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到最需要解决问题的地方去。  选择了驻村帮扶,就是选择了奉献。入冬后天气寒冷,邓小东腰伤复发,村干部几次劝他回市里看病,他只是嘴上答应,仍坚持住在村里;驻村后不久,邓小东的父亲因为癌症病故了,他只请了三天假,处理完家事立即赶了回来。张磊的父亲换肾、换肝后总得进行引流手术,怕影响张磊的帮扶工作,每次手术,家里从不告诉他。像宁夷然这样年纪轻轻就主动加入帮扶队伍的同志也不多。每当难题来临,帮扶组的选择总是舍小家顾大家。帮扶期间,他们总是跟市委台办沟通,看看能为村里多做些什么。报到的第一天,看到北赵庄村村委会办公条件落后,设施不健全,办公桌椅、文件柜、电脑等办公物品破旧不堪,他们立即向办里求援,经过单位领导班子同意,第二天,他们就将办里替换下来的一批闲置办公桌椅、用具运进村,连同两台原本要安在帮扶组居住房间的空调,一齐捐给了北赵庄村村委会。如果说帮扶组是先遣队,他们背后的帮扶单位就是后方大部队。第二轮帮扶工作开展半年来,市委台办和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已累计投入近40万元,确定大大小小的帮扶项目10多个,用于两个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保障。  “他们是带着‘嫁妆’来的。”这虽是村民们的一句玩笑话,但看着帮扶组一片真情拟定的规划、带来的资助项目,村里人纷纷说“上边来的干部是真帮扶来的。”抓好党建打牢根基  古时的大良镇,草肥水美、经济繁荣,2013年被命名为全国生态镇。如何让两个村跟上全镇发展的脚步,再现昔日繁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是关键。  在第一书记邓小东的带领下,他们首先加强对两村党员的教育培训。党的十九大闭幕后,他们邀请市委台办领导给两个村的党员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他本人还结合村里项目规划、农产品销售形势、扶贫政策等,给党员上党课,讲“乡村振兴战略”。说的是大白话,内容“黏合度”高,党员和村民都听得懂、记得住。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契机,帮扶组还申请出资为两个帮扶村更新了党建阵地。  走进两个村的党员活动阵地,房屋宽敞明亮,桌椅摆放整齐,阳光照到宣传栏上,印在上面的党徽熠熠生辉。墙上,“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共筑中国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等学习内容一目了然。北赵庄村妇联主任马兆兰动情地说,“墙上这些牌子,还有办公桌椅都是帮扶组给我们添置的,村里的党员都愿意上这里参加活动!”这里不仅是党员活动的场所,也是大家共同议事的地方。就是在这里,安装路灯、净化环境、资助贫困等一系列关乎村民利益的项目,通过集体决策定了下来。  针对村党支部党员年龄偏大的特点,帮扶组有计划地加强了对村里入党积极分子和年轻党员的培养,与村党支部共同组织理论学习,开展谈心谈话,疏导思想、解疑释惑,在他们的悉心培养下,北窑上村3名预备党员以优秀表现顺利通过了党组织的考察,被批准转为正式党员,成为新生力量。  帮扶组还通过解决困难户、残疾人、空巢老人等困难群众的实际问题,增强了村党组织的感召力。他们协助村党支部,为符合政策的困难群众申请房屋翻建指标、跑五保户和低保户手续。“这些事让村民们切实体会到了温暖,大家感党恩,跟党走。”大良镇党委书记张宏瑛深有感触地说,“现在,支持配合我们的人越来越多,工作比以前好做多了!”  打铁必须自身硬。为了做好帮扶工作,他们不断强化自身建设,抓学习、抓制度、抓创新。除了积极参加市、区帮扶办组织的培训、现场观摩等活动,摸透弄懂帮扶政策外,他们还完善了《市委台办驻村工作组工作职责》《市委台办驻村工作组工作制度》,订立了《市委台办驻村工作组纪律规定》,建立了帮扶组每周政治学习的机制、每周与驻村“两委”班子举行例会的制度,同时规范帮扶组档案建设,为做好帮扶工作提供了有效的基础保障。“由于日常工作基础扎实,在市委组织部和区委帮扶办的多轮随机抽查中,市委台办这组做得非常好。”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尤雪杉自豪地说。  驻村半年来,帮扶组干部带头执行各项制度规定,影响和带动村干部和党员骨干积极转变作风,两个村的党建氛围日益浓厚,党员党性观念明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显著提升。扶志又扶智致富新农村  市委台办帮扶组此轮帮扶的两个村共有人口近2200人,是上轮帮扶村人口数的5倍。两个帮扶村的村情、民情截然不同,帮扶任务艰巨。  帮扶组组长、已经是第二次参加驻村帮扶工作的邓小东叮嘱张磊和宁夷然:“帮扶干部责任大,帮扶工作绝不是普通的工作,得当作事业来做!”  他们着眼增强村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坚持规划先行。“帮扶组时常提醒我们,发展设施农业牵扯到千家万户利益,像这样的大事得做好规划。”北窑上村党支部书记李永才记忆犹新。帮扶组走家串户,了解和掌握了大量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听取村民的意见建议,了解他们最迫切、最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同时,详细掌握了村两委班子建设、村集体经济状况……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他们为两个村庄分别量身定制了三年帮扶工作规划。创新模式,实行“互联网+”,激活传统农业;创新理念,抓绿色种植,发展生态农业;壮大集体经济,盖大棚种新品,搞好农业合作社,等等,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振兴乡村的大幕徐徐拉开。  精准帮扶要找准病灶、对症下药。针对北窑上村村民市场意识不强、种植品种单一、农田基础设施滞后的问题,帮扶组聘请台湾南华大学黄清云、赵家民两位教授担任帮扶村村庄发展顾问,借助他们的专长出谋划策,经过寻找资源、多方论证,在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将蘑菇种植确定为增收的首选渠道。该项目投产后,不仅能为村里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其下脚料还可加工成蔬菜有机肥,提高附加值。  北赵庄村农民种植蔬菜积极性高,香甜可口的青萝卜种植是村里的优势产业。往年蔬菜商的收购价格最低时每斤只有几毛钱,农民辛苦一年却收获不多。对此,帮扶组邀请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电商专业老师来村举办农村电商知识讲座,开阔村民眼界,采取“电商扶贫”,打开市场大门。在帮扶组的鼓励下,村两委带领部分村民先行先试创办了微商平台,有的村民一天就能网销萝卜30余箱。年初,北赵庄合作社的水果萝卜还走出天津,作为活动礼品亮相北京“积极养老乐活行动”嘉年华。“现在,萝卜一斤能卖到几块钱,而且还有了自己的商标,要是帮扶组帮我们把地理商标也申请下来,我们的萝卜成为免检产品,就真的能行销全国了!”赵福林感慨地说:“帮扶组总能提出我们想不到的点子,有这些人帮咱,用不了三年咱村就能富起来!”幸福路上不让一人掉队  驻村帮扶的日子里,一个笔记本常被邓小东带在身边。翻开笔记本,里面记录着两个村的党支部会议内容,以及他随手写下的创意点子,还有一份长达9页的困难户基本信息。那上面记录的40多户困难村民,是邓小东去世前一刻还在牵挂的人。  3月7日中午,走出北窑上村的最后一户困难家庭,帮扶组三位同志心里终于踏实了。北赵庄村和北窑上村40多个困难户的姓名、身份证号、致贫原因、困难程度等情况已全部采集完成,只要将这些发给相关慈善组织,今年两个村的困难群众就可以如期领到救济物资了。想到这儿,笑容悄悄地爬上了帮扶组三人的脸上。他们顾不上吃饭,想早点赶回驻地北赵庄村。“那天,留他们吃午饭,他们坚持不肯。如果留住,就不会出车祸……”村民们遗憾地说。  回想去年,帮扶组成员驻村不久,第一次来家里的情景,北赵庄村的邢国会夫妻眼里就噙满

“天津市优秀共产党员” 邓小东、张磊同志先进事迹

(Summary description)邓小东,男,汉族,四川宣汉人,1976年12月出生,2004年6月参加工作,2003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系市委合湾工作办公室联络处副处长,驻武清区大良镇困难村帮扶组组长。他熟知台湾历史、政治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广交深交台胞朋友,是对台工作的“行家里手”和业务骨干。他先后两次参与市委、市政府开展的结对帮扶困难村工作在尽职尽责完成第一轮帮扶工作后,主动请缨,继续留下参与新一轮帮扶工作,并担任帮扶组组长和村党组织“第一书记”。驻村帮扶期间,邓小东同志不顾腰伤复发仍然坚守岗位,其父因癌症病故,也只请假三天,处理完家事后立即赶回工作岗位。他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精准扶贫、精准脱贪部署要求,充分发挥熟悉帮扶工作的优势,在产业帮扶上开拓思路、改进措施,科学合理制定帮扶规划,部分项目已初见成效;深入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用农民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讲党课、释疑惑;积极推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改造提升,增强基层党建阵地教育服务功能;注重做好青年农民教育引导工作,协助村党支部发展3名农民党员;深入开展走村入户访贫问需,放弃春节假期走访慰问生活困难党员群众40余户,为困难户学生落实学费补助,深得群众爱戴和信赖。  张磊,男,汉族,河南安阳人,1987年5月出生,2005年9月参加加工作,200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系市委台湾工作办公室秘书处四级主任科员,驻武清区大良镇困难村帮扶组成员。张磊同志是军队转业干部,待人热情,处事严谨,大局观念、奉献精神、工作能力强,在家人的大力支持下,克服父亲患重病等实际困难,全身心投入帮扶工作。驻村帮扶期间,他与村民一同下地劳作,吃农家饭,说农家话,与群众打成一片;发挥特长帮助村民创办微商平合,拓宽农产品销路并注册商标,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帮助村老年秧歌队登合演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备受群众肯定和好评。    事迹材料摘自《天津日报》2018年3月26日第1版  乡村筑梦终无悔 ──记市委台办驻武清区大良镇困难村帮扶组市委宣传部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联合调研组  “产业发展项目需要成立合作社,应该怎么成立?有哪些成功模式?”“可以培训一下,或者提供一些相关资料。”“赞成!”“这个提议好,尽量多组织座谈和培训,开阔眼界。”   武清区的驻村帮扶组长们建立了一个工作微信群,每天,帮扶组长们都在群里交流工作,进行头脑风暴。3月7日上午,关于村庄发展规划的讨论正在热烈进行,群里积极发言的市委台办帮扶组第一书记邓小东忽然“沉默”了。  不久,噩耗传来,3月7日下午1时许,市委台办帮扶组乘坐的车辆与一辆大货车相撞,帮扶组成员邓小东、张磊两位同志因公牺牲,宁夷然同志身受重伤。这一刻,邓小东还不到42岁,张磊刚刚30岁,而宁夷然也只有25岁。  “邓处他们是在去我们村研究帮扶计划的路途上遭遇车祸的,没想到车刚开到我们村口就出事儿了……”讲到这,最早抵达车祸现场的北赵庄村党支部书记赵福林已经泣不成声,怎么也说不下去了。主动请缨真情帮扶  去年,全市启动了新一轮结对帮扶困难村工作,选派机关干部到全市1000个发展相对落后的困难村开展驻村帮扶。“农村太需要发展了,一定要让村民过上舒心的好日子。”怀着这样朴素的思想,市委台办邓小东、张磊、宁夷然三位同志郑重向组织提出申请,主动请缨参加驻武清区大良镇北窑上村和北赵庄村的帮扶工作。  在市委台办,他们三人都是业务骨干。邓小东是副处长,熟知台湾历史、政治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是对台工作的“行家里手”,他广交深交台胞朋友,为开展驻村帮扶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军转干部张磊待人热情、头脑灵活,大局观念强,大事小情讲奉献,处理繁杂事务忙而不乱。宁夷然擅长法律咨询和矛盾调解,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由他负责的投诉案件办结率超过96%、满意率100%。“这三位同志有理想、有干劲、有担当,他们去驻村帮扶,组织上放心。”市委台办副主任、机关党委书记吴荣华说。  2017年8月25日,这支由“70后”“80后”“90后”组成的帮扶组肩负着组织的嘱托、怀揣干事创业的梦想,来到武清区大良镇这片土地,开始了他们全新的生活。  北窑上村由市委台办与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联合帮扶,基础条件稍好些,村干部想留帮扶组在他们这里居住,但邓小东三人还是执意选择了条件更为艰苦的北赵庄村。“我们实在过意不去,请他们住在条件比较好的大队部,帮扶组怎么也不肯,说是怕影响乡亲们使用,执意住进了村民闲置的平房里。”赵福林回忆说。  清早四五点钟,他们就与村民一同下地;在劳作中,他们撸起袖子,挽起裤脚,和大家一起拔萝卜、摘豆角;他们吃的是农家饭,说的是农家话,住的是农家院。访贫问苦,他们来了多少次?村民们记不清了。他们只知道,帮扶组每次来,都是到最贫困的家庭去,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到最需要解决问题的地方去。  选择了驻村帮扶,就是选择了奉献。入冬后天气寒冷,邓小东腰伤复发,村干部几次劝他回市里看病,他只是嘴上答应,仍坚持住在村里;驻村后不久,邓小东的父亲因为癌症病故了,他只请了三天假,处理完家事立即赶了回来。张磊的父亲换肾、换肝后总得进行引流手术,怕影响张磊的帮扶工作,每次手术,家里从不告诉他。像宁夷然这样年纪轻轻就主动加入帮扶队伍的同志也不多。每当难题来临,帮扶组的选择总是舍小家顾大家。帮扶期间,他们总是跟市委台办沟通,看看能为村里多做些什么。报到的第一天,看到北赵庄村村委会办公条件落后,设施不健全,办公桌椅、文件柜、电脑等办公物品破旧不堪,他们立即向办里求援,经过单位领导班子同意,第二天,他们就将办里替换下来的一批闲置办公桌椅、用具运进村,连同两台原本要安在帮扶组居住房间的空调,一齐捐给了北赵庄村村委会。如果说帮扶组是先遣队,他们背后的帮扶单位就是后方大部队。第二轮帮扶工作开展半年来,市委台办和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已累计投入近40万元,确定大大小小的帮扶项目10多个,用于两个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保障。  “他们是带着‘嫁妆’来的。”这虽是村民们的一句玩笑话,但看着帮扶组一片真情拟定的规划、带来的资助项目,村里人纷纷说“上边来的干部是真帮扶来的。”抓好党建打牢根基  古时的大良镇,草肥水美、经济繁荣,2013年被命名为全国生态镇。如何让两个村跟上全镇发展的脚步,再现昔日繁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是关键。  在第一书记邓小东的带领下,他们首先加强对两村党员的教育培训。党的十九大闭幕后,他们邀请市委台办领导给两个村的党员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他本人还结合村里项目规划、农产品销售形势、扶贫政策等,给党员上党课,讲“乡村振兴战略”。说的是大白话,内容“黏合度”高,党员和村民都听得懂、记得住。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契机,帮扶组还申请出资为两个帮扶村更新了党建阵地。  走进两个村的党员活动阵地,房屋宽敞明亮,桌椅摆放整齐,阳光照到宣传栏上,印在上面的党徽熠熠生辉。墙上,“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共筑中国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等学习内容一目了然。北赵庄村妇联主任马兆兰动情地说,“墙上这些牌子,还有办公桌椅都是帮扶组给我们添置的,村里的党员都愿意上这里参加活动!”这里不仅是党员活动的场所,也是大家共同议事的地方。就是在这里,安装路灯、净化环境、资助贫困等一系列关乎村民利益的项目,通过集体决策定了下来。  针对村党支部党员年龄偏大的特点,帮扶组有计划地加强了对村里入党积极分子和年轻党员的培养,与村党支部共同组织理论学习,开展谈心谈话,疏导思想、解疑释惑,在他们的悉心培养下,北窑上村3名预备党员以优秀表现顺利通过了党组织的考察,被批准转为正式党员,成为新生力量。  帮扶组还通过解决困难户、残疾人、空巢老人等困难群众的实际问题,增强了村党组织的感召力。他们协助村党支部,为符合政策的困难群众申请房屋翻建指标、跑五保户和低保户手续。“这些事让村民们切实体会到了温暖,大家感党恩,跟党走。”大良镇党委书记张宏瑛深有感触地说,“现在,支持配合我们的人越来越多,工作比以前好做多了!”  打铁必须自身硬。为了做好帮扶工作,他们不断强化自身建设,抓学习、抓制度、抓创新。除了积极参加市、区帮扶办组织的培训、现场观摩等活动,摸透弄懂帮扶政策外,他们还完善了《市委台办驻村工作组工作职责》《市委台办驻村工作组工作制度》,订立了《市委台办驻村工作组纪律规定》,建立了帮扶组每周政治学习的机制、每周与驻村“两委”班子举行例会的制度,同时规范帮扶组档案建设,为做好帮扶工作提供了有效的基础保障。“由于日常工作基础扎实,在市委组织部和区委帮扶办的多轮随机抽查中,市委台办这组做得非常好。”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尤雪杉自豪地说。  驻村半年来,帮扶组干部带头执行各项制度规定,影响和带动村干部和党员骨干积极转变作风,两个村的党建氛围日益浓厚,党员党性观念明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显著提升。扶志又扶智致富新农村  市委台办帮扶组此轮帮扶的两个村共有人口近2200人,是上轮帮扶村人口数的5倍。两个帮扶村的村情、民情截然不同,帮扶任务艰巨。  帮扶组组长、已经是第二次参加驻村帮扶工作的邓小东叮嘱张磊和宁夷然:“帮扶干部责任大,帮扶工作绝不是普通的工作,得当作事业来做!”  他们着眼增强村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坚持规划先行。“帮扶组时常提醒我们,发展设施农业牵扯到千家万户利益,像这样的大事得做好规划。”北窑上村党支部书记李永才记忆犹新。帮扶组走家串户,了解和掌握了大量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听取村民的意见建议,了解他们最迫切、最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同时,详细掌握了村两委班子建设、村集体经济状况……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他们为两个村庄分别量身定制了三年帮扶工作规划。创新模式,实行“互联网+”,激活传统农业;创新理念,抓绿色种植,发展生态农业;壮大集体经济,盖大棚种新品,搞好农业合作社,等等,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振兴乡村的大幕徐徐拉开。  精准帮扶要找准病灶、对症下药。针对北窑上村村民市场意识不强、种植品种单一、农田基础设施滞后的问题,帮扶组聘请台湾南华大学黄清云、赵家民两位教授担任帮扶村村庄发展顾问,借助他们的专长出谋划策,经过寻找资源、多方论证,在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将蘑菇种植确定为增收的首选渠道。该项目投产后,不仅能为村里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其下脚料还可加工成蔬菜有机肥,提高附加值。  北赵庄村农民种植蔬菜积极性高,香甜可口的青萝卜种植是村里的优势产业。往年蔬菜商的收购价格最低时每斤只有几毛钱,农民辛苦一年却收获不多。对此,帮扶组邀请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电商专业老师来村举办农村电商知识讲座,开阔村民眼界,采取“电商扶贫”,打开市场大门。在帮扶组的鼓励下,村两委带领部分村民先行先试创办了微商平台,有的村民一天就能网销萝卜30余箱。年初,北赵庄合作社的水果萝卜还走出天津,作为活动礼品亮相北京“积极养老乐活行动”嘉年华。“现在,萝卜一斤能卖到几块钱,而且还有了自己的商标,要是帮扶组帮我们把地理商标也申请下来,我们的萝卜成为免检产品,就真的能行销全国了!”赵福林感慨地说:“帮扶组总能提出我们想不到的点子,有这些人帮咱,用不了三年咱村就能富起来!”幸福路上不让一人掉队  驻村帮扶的日子里,一个笔记本常被邓小东带在身边。翻开笔记本,里面记录着两个村的党支部会议内容,以及他随手写下的创意点子,还有一份长达9页的困难户基本信息。那上面记录的40多户困难村民,是邓小东去世前一刻还在牵挂的人。  3月7日中午,走出北窑上村的最后一户困难家庭,帮扶组三位同志心里终于踏实了。北赵庄村和北窑上村40多个困难户的姓名、身份证号、致贫原因、困难程度等情况已全部采集完成,只要将这些发给相关慈善组织,今年两个村的困难群众就可以如期领到救济物资了。想到这儿,笑容悄悄地爬上了帮扶组三人的脸上。他们顾不上吃饭,想早点赶回驻地北赵庄村。“那天,留他们吃午饭,他们坚持不肯。如果留住,就不会出车祸……”村民们遗憾地说。  回想去年,帮扶组成员驻村不久,第一次来家里的情景,北赵庄村的邢国会夫妻眼里就噙满

  • Categories:文件学习
  • Author:
  • Origin:东丽区委组织部
  • Time of issue:2018-04-24
  • Views:19
Information

  邓小东,男,汉族,四川宣汉人,1976年12月出生,2004年6月参加工作,2003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系市委台湾工作办公室联络处副处长,驻武清区大良镇困难村帮扶组组长。他熟知台湾历史、政治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广交深交台胞朋友,是对台工作的“行家里手”和业务骨干。他先后两次参与市委、市政府开展的结对帮扶困难村工作在尽职尽责完成第一轮帮扶工作后,主动请缨,继续留下参与新一轮帮扶工作,并担任帮扶组组长和村党组织“第一书记”。驻村帮扶期间,邓小东同志不顾腰伤复发仍然坚守岗位,其父因癌症病故,也只请假三天,处理完家事后立即赶回工作岗位。他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精准扶贫、精准脱贪部署要求,充分发挥熟悉帮扶工作的优势,在产业帮扶上开拓思路、改进措施,科学合理制定帮扶规划,部分项目已初见成效;深入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用农民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讲党课、释疑惑;积极推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改造提升,增强基层党建阵地教育服务功能;注重做好青年农民教育引导工作,协助村党支部发展3名农民党员;深入开展走村入户访贫问需,放弃春节假期走访慰问生活困难党员群众40余户,为困难户学生落实学费补助,深得群众爱戴和信赖。

  张磊,男,汉族,河南安阳人,1987年5月出生,2005年9月参加加工作,200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系市委台湾工作办公室秘书处四级主任科员,驻武清区大良镇困难村帮扶组成员。张磊同志是军队转业干部,待人热情,处事严谨,大局观念、奉献精神、工作能力强,在家人的大力支持下,克服父亲患重病等实际困难,全身心投入帮扶工作。驻村帮扶期间,他与村民一同下地劳作,吃农家饭,说农家话,与群众打成一片;发挥特长帮助村民创办微商平合,拓宽农产品销路并注册商标,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帮助村老年秧歌队登合演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备受群众肯定和好评。

 

事迹材料摘自《天津日报》2018年3月26日第1版

 

乡村筑梦终无悔

── 记市委台办驻武清区大良镇困难村帮扶组

市委宣传部 市委组织部 市委统战部 联合调研组

 

“产业发展项目需要成立合作社,应该怎么成立?有哪些成功模式?”

“可以培训一下,或者提供一些相关资料。”

“赞成!”

“这个提议好,尽量多组织座谈和培训,开阔眼界。”

 

  武清区的驻村帮扶组长们建立了一个工作微信群,每天,帮扶组长们都在群里交流工作,进行头脑风暴。3月7日上午,关于村庄发展规划的讨论正在热烈进行,群里积极发言的市委台办帮扶组第一书记邓小东忽然“沉默”了。

  不久,噩耗传来,3月7日下午1时许,市委台办帮扶组乘坐的车辆与一辆大货车相撞,帮扶组成员邓小东、张磊两位同志因公牺牲,宁夷然同志身受重伤。这一刻,邓小东还不到42岁,张磊刚刚30岁,而宁夷然也只有25岁。

   “邓处他们是在去我们村研究帮扶计划的路途上遭遇车祸的,没想到车刚开到我们村口就出事儿了……”讲到这,最早抵达车祸现场的北赵庄村党支部书记赵福林已经泣不成声,怎么也说不下去了。

主动请缨 真情帮扶

  去年,全市启动了新一轮结对帮扶困难村工作,选派机关干部到全市1000个发展相对落后的困难村开展驻村帮扶。“农村太需要发展了,一定要让村民过上舒心的好日子。”怀着这样朴素的思想,市委台办邓小东、张磊、宁夷然三位同志郑重向组织提出申请,主动请缨参加驻武清区大良镇北窑上村和北赵庄村的帮扶工作。

  在市委台办,他们三人都是业务骨干。邓小东是副处长,熟知台湾历史、政治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是对台工作的“行家里手”,他广交深交台胞朋友,为开展驻村帮扶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军转干部张磊待人热情、头脑灵活,大局观念强,大事小情讲奉献,处理繁杂事务忙而不乱。宁夷然擅长法律咨询和矛盾调解,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由他负责的投诉案件办结率超过96%、满意率100%。“这三位同志有理想、有干劲、有担当,他们去驻村帮扶,组织上放心。”市委台办副主任、机关党委书记吴荣华说。

  2017年8月25日,这支由“70后”“80后”“90后”组成的帮扶组肩负着组织的嘱托、怀揣干事创业的梦想,来到武清区大良镇这片土地,开始了他们全新的生活。

  北窑上村由市委台办与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联合帮扶,基础条件稍好些,村干部想留帮扶组在他们这里居住,但邓小东三人还是执意选择了条件更为艰苦的北赵庄村。“我们实在过意不去,请他们住在条件比较好的大队部,帮扶组怎么也不肯,说是怕影响乡亲们使用,执意住进了村民闲置的平房里。”赵福林回忆说。

  清早四五点钟,他们就与村民一同下地;在劳作中,他们撸起袖子,挽起裤脚,和大家一起拔萝卜、摘豆角;他们吃的是农家饭,说的是农家话,住的是农家院。访贫问苦,他们来了多少次?村民们记不清了。他们只知道,帮扶组每次来,都是到最贫困的家庭去,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到最需要解决问题的地方去。

  选择了驻村帮扶,就是选择了奉献。入冬后天气寒冷,邓小东腰伤复发,村干部几次劝他回市里看病,他只是嘴上答应,仍坚持住在村里;驻村后不久,邓小东的父亲因为癌症病故了,他只请了三天假,处理完家事立即赶了回来。张磊的父亲换肾、换肝后总得进行引流手术,怕影响张磊的帮扶工作,每次手术,家里从不告诉他。像宁夷然这样年纪轻轻就主动加入帮扶队伍的同志也不多。每当难题来临,帮扶组的选择总是舍小家顾大家。

帮扶期间,他们总是跟市委台办沟通,看看能为村里多做些什么。报到的第一天,看到北赵庄村村委会办公条件落后,设施不健全,办公桌椅、文件柜、电脑等办公物品破旧不堪,他们立即向办里求援,经过单位领导班子同意,第二天,他们就将办里替换下来的一批闲置办公桌椅、用具运进村,连同两台原本要安在帮扶组居住房间的空调,一齐捐给了北赵庄村村委会。如果说帮扶组是先遣队,他们背后的帮扶单位就是后方大部队。第二轮帮扶工作开展半年来,市委台办和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已累计投入近40万元,确定大大小小的帮扶项目10多个,用于两个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保障。

  “他们是带着‘嫁妆’来的。”这虽是村民们的一句玩笑话,但看着帮扶组一片真情拟定的规划、带来的资助项目,村里人纷纷说“上边来的干部是真帮扶来的。”

抓好党建 打牢根基

  古时的大良镇,草肥水美、经济繁荣,2013年被命名为全国生态镇。如何让两个村跟上全镇发展的脚步,再现昔日繁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是关键。

  在第一书记邓小东的带领下,他们首先加强对两村党员的教育培训。党的十九大闭幕后,他们邀请市委台办领导给两个村的党员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他本人还结合村里项目规划、农产品销售形势、扶贫政策等,给党员上党课,讲“乡村振兴战略”。说的是大白话,内容“黏合度”高,党员和村民都听得懂、记得住。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契机,帮扶组还申请出资为两个帮扶村更新了党建阵地。

  走进两个村的党员活动阵地,房屋宽敞明亮,桌椅摆放整齐,阳光照到宣传栏上,印在上面的党徽熠熠生辉。墙上,“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 共筑中国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等学习内容一目了然。北赵庄村妇联主任马兆兰动情地说,“墙上这些牌子,还有办公桌椅都是帮扶组给我们添置的,村里的党员都愿意上这里参加活动!”这里不仅是党员活动的场所,也是大家共同议事的地方。就是在这里,安装路灯、净化环境、资助贫困等一系列关乎村民利益的项目,通过集体决策定了下来。

  针对村党支部党员年龄偏大的特点,帮扶组有计划地加强了对村里入党积极分子和年轻党员的培养,与村党支部共同组织理论学习,开展谈心谈话,疏导思想、解疑释惑,在他们的悉心培养下,北窑上村3名预备党员以优秀表现顺利通过了党组织的考察,被批准转为正式党员,成为新生力量。

  帮扶组还通过解决困难户、残疾人、空巢老人等困难群众的实际问题,增强了村党组织的感召力。他们协助村党支部,为符合政策的困难群众申请房屋翻建指标、跑五保户和低保户手续。“这些事让村民们切实体会到了温暖,大家感党恩,跟党走。”大良镇党委书记张宏瑛深有感触地说,“现在,支持配合我们的人越来越多,工作比以前好做多了!”

  打铁必须自身硬。为了做好帮扶工作,他们不断强化自身建设,抓学习、抓制度、抓创新。除了积极参加市、区帮扶办组织的培训、现场观摩等活动,摸透弄懂帮扶政策外,他们还完善了《市委台办驻村工作组工作职责》《市委台办驻村工作组工作制度》,订立了《市委台办驻村工作组纪律规定》,建立了帮扶组每周政治学习的机制、每周与驻村“两委”班子举行例会的制度,同时规范帮扶组档案建设,为做好帮扶工作提供了有效的基础保障。“由于日常工作基础扎实,在市委组织部和区委帮扶办的多轮随机抽查中,市委台办这组做得非常好。”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尤雪杉自豪地说。

  驻村半年来,帮扶组干部带头执行各项制度规定,影响和带动村干部和党员骨干积极转变作风,两个村的党建氛围日益浓厚,党员党性观念明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显著提升。

扶志又扶智 致富新农村

  市委台办帮扶组此轮帮扶的两个村共有人口近2200人,是上轮帮扶村人口数的5倍。两个帮扶村的村情、民情截然不同,帮扶任务艰巨。

  帮扶组组长、已经是第二次参加驻村帮扶工作的邓小东叮嘱张磊和宁夷然:“帮扶干部责任大,帮扶工作绝不是普通的工作,得当作事业来做!”

  他们着眼增强村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坚持规划先行。“帮扶组时常提醒我们,发展设施农业牵扯到千家万户利益,像这样的大事得做好规划。”北窑上村党支部书记李永才记忆犹新。帮扶组走家串户,了解和掌握了大量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听取村民的意见建议,了解他们最迫切、最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同时,详细掌握了村两委班子建设、村集体经济状况……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他们为两个村庄分别量身定制了三年帮扶工作规划。创新模式,实行“互联网+”,激活传统农业;创新理念,抓绿色种植,发展生态农业;壮大集体经济,盖大棚种新品,搞好农业合作社,等等,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振兴乡村的大幕徐徐拉开。

  精准帮扶要找准病灶、对症下药。针对北窑上村村民市场意识不强、种植品种单一、农田基础设施滞后的问题,帮扶组聘请台湾南华大学黄清云、赵家民两位教授担任帮扶村村庄发展顾问,借助他们的专长出谋划策,经过寻找资源、多方论证,在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将蘑菇种植确定为增收的首选渠道。该项目投产后,不仅能为村里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其下脚料还可加工成蔬菜有机肥,提高附加值。

  北赵庄村农民种植蔬菜积极性高, 香甜可口的青萝卜种植是村里的优势产业。往年蔬菜商的收购价格最低时每斤只有几毛钱,农民辛苦一年却收获不多。对此,帮扶组邀请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电商专业老师来村举办农村电商知识讲座,开阔村民眼界,采取“电商扶贫”,打开市场大门。在帮扶组的鼓励下,村两委带领部分村民先行先试创办了微商平台,有的村民一天就能网销萝卜30余箱。年初,北赵庄合作社的水果萝卜还走出天津,作为活动礼品亮相北京“积极养老乐活行动”嘉年华。“现在,萝卜一斤能卖到几块钱,而且还有了自己的商标,要是帮扶组帮我们把地理商标也申请下来,我们的萝卜成为免检产品,就真的能行销全国了!”赵福林感慨地说:“帮扶组总能提出我们想不到的点子,有这些人帮咱,用不了三年咱村就能富起来!”

幸福路上 不让一人掉队

  驻村帮扶的日子里,一个笔记本常被邓小东带在身边。翻开笔记本,里面记录着两个村的党支部会议内容,以及他随手写下的创意点子,还有一份长达9页的困难户基本信息。那上面记录的40多户困难村民,是邓小东去世前一刻还在牵挂的人。

  3月7日中午,走出北窑上村的最后一户困难家庭,帮扶组三位同志心里终于踏实了。北赵庄村和北窑上村40多个困难户的姓名、身份证号、致贫原因、困难程度等情况已全部采集完成,只要将这些发给相关慈善组织,今年两个村的困难群众就可以如期领到救济物资了。想到这儿,笑容悄悄地爬上了帮扶组三人的脸上。他们顾不上吃饭,想早点赶回驻地北赵庄村。“那天,留他们吃午饭,他们坚持不肯。如果留住,就不会出车祸……”村民们遗憾地说。

  回想去年,帮扶组成员驻村不久,第一次来家里的情景,北赵庄村的邢国会夫妻眼里就噙满了泪水,不停地念他们的好。“给我们大病救助,生活补贴,资助孩子上学……他们真的帮了我们!说到做到,没有食言。”邢国会患有冠心病,妻子得了肝癌,8年间做了7次手术,现在又在化疗。家中没有经济来源,积蓄早已花光,还在外面欠了债。“我们家打心底里感激帮扶干部,他们常来看我们,比亲属来得次数都多,比亲人还亲。我们身体不好,脏水桶满了没能及时倒,摆屋里挺味儿的,他们来了就提着去倒,不嫌臭不嫌脏。去年,我们村困难户的学生都得到了2400块钱,这是补助学生上学的费用。他们还嘱咐我们再苦也不能苦教育,要坚持供孩子读书。”

  用北赵庄村和北窑上村贫困户的话说,今年过了个好年。春节前,市委台办前往两个帮扶村慰问困难群众,向患大病的困难村民、五保户、低保户、高龄老人、困难党员和其他困难群众共46人发放了慰问金和生活用品;邀请市楹联协会的20位书法家到两个帮扶村,给村民现场写春联、送福字,为650户家庭免费赠送了春联。

   “有了驻村干部,这个年,过得真喜庆。”北窑上村文化员王秀玲讲起年前在帮扶组的帮助下,老年秧歌队30多人登上津湾大剧院舞台表演的情景时,依然特别激动。过去村民们想都不敢想,觉得自己业余,登不上台面。帮扶组却鼓励他们说:“有梦想,谁都了不起。”村里人倍受鼓舞,秧歌队成员加紧排练,即使在气温零下的寒冬里,北窑上村依然锣鼓喧天,村民们精神抖擞。

  修牌楼,换路灯,打深机井两眼,增强排水系统建设……这些都已被帮扶组列进了帮扶计划。“还要给村文化站配个投影仪,就放西面这面墙上,另外再建个练歌房,让爱唱歌的村民都来亮亮嗓儿,唱唱好日子。”这一点一滴都是帮扶组想要完成的“梦想”。

   “妈妈,爸爸今天能回家了吗?”邓小东的儿子问,因为爸爸曾许诺,周末带他出去玩;张磊重病缠身的父亲至今也无法接受自己唯一的儿子已经离去的现实,白发人送黑发人;宁夷然的家人还守在他的病床前……

  在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的里程碑上,市委台办驻村帮扶工作组的三位年轻共产党人,以在党为党的忠诚与担当,用爱民为民的真情与行动,留下了厚重的一笔。

  伟大事业需要伟大实践。在振兴乡村、实现天津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驻村帮扶干部们前赴后继,一棒接着一棒跑,一茬接着一茬干,为了困难群众的美好生活,他们俯身农村广袤大地,矢志不渝,无私奉献,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人的神圣使命!

 

来源:天津日报

Scan the QR code to read on your phone

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1-07-29 15:04:24

tu

版权所有

发布时间:2021-07-29 15:03:09

Copyright © 2016. TIANJIN RESEARCH INSTITUTE FOR ADVANCED EQUIPM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津公网安备 12011002022002号    津ICP备17005411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天津    

首页友情链接

发布时间:2021-07-29 15:03:56

tu

友情链接

发布时间:2019-06-18 00:00:00